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西周、春秋诸侯国。嬴姓。在今陕西韩城市南二十里西少梁。青铜器 《梁伯戈》 有“梁伯作” 铭文。《左传》: 僖公十九年 (前641),“秦遂取梁”。即此。秦改为少梁邑。

②春秋周邑,后属楚。在今河南汝州市西南。《左传》: 哀公四年 (前491),楚人 “为一昔之期,袭梁及霍”。杜注: “梁,河南梁县西南故城也。” 《国语· 楚语下》: 楚 “惠王以梁与鲁阳文子”。

③春秋时国名,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一说在今山东成武县东。《管子·轻重戊》: “桓公曰: 鲁、梁之于齐也,千谷也,蜂螫也,齿之有唇也。今吾欲下鲁、梁,何行而可? 管子对曰: 鲁、梁之民俗为绨。公服绨,令左右服之,民从而服之,公因令齐勿敢为,必仰于鲁、梁,则是鲁、梁释其农事而作绨矣。桓公曰: 诺。即为服于泰山之阳。……鲁、梁之君闻之,则教其民为绨。” 注: “鲁、梁二国,在泰山之南,故为服于此,近其境也。” 此即 《史记· 封禅书》 中 “禅梁父” 之梁父。或以为即 《春秋 ·庄公三十二年》 “齐侯、宋公遇于梁丘” 之梁丘,则在成武县东。

④战国七雄之一。即魏。因徙都大梁 (今河南开封市),故称梁。


(1)古国名。西周、春秋诸侯国。在今陕西省韩城市南。遗物《梁伯戈》有“梁伯作”等铭文。《左传》桓公九年(前703年):“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贾伯伐曲沃。”僖公十九年(前641年):梁伯“好土功”,秦趁其“民罢而弗堪”,灭之。秦为少梁邑。(2)古邑名。在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南。《左传》哀公四年(前491年):楚“袭梁及霍”,即此。


猜你喜欢

  • 西修武县

    东魏置,属汲郡。治所即今河南修武县。寻废。古县名。东魏置,治今河南省修武县。属广宁郡。不久废。

  • 箐冈

    在今贵州瓮安县境。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 征播之役,贵州兵蔡兆吉自乾坪抵箐冈,即此。在今贵州省瓮安县境。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征播之役,贵州兵蔡兆吉自乾坪抵箐冈,即此。

  • 仙宗镇

    北宋置,属含山县。即今安徽含山县西北二十七里仙踪镇。

  • 渡州

    北宋置羁縻州,属邕州左江道。治所当在今广西西南部左江流域。后废。

  • 绍熙府军民宣抚司

    蒙古至元四年 (1267) 置,治所在绍熙府 (今四川荣县)。辖境相当今四川荣县、仁寿以东,安岳、大足以西沱江中游地区。六年(1269) 废。

  • 玛尔噶朗

    清藩属浩罕属城。即今乌兹别克斯坦东部马尔吉兰。乾隆《西域图志》卷45:玛尔噶朗“在安集延西八十里。北滨那林河。……乾隆二十四年侍卫达克塔纳往抚其城,伊拉斯呼里拜伯克以其属内附”。光绪二年(1876),

  • 定胡县

    北周大象元年 (579) 置,为定胡郡治。治所即今山西柳林县西北孟门镇。隋属离石郡。唐武德三年 (620) 为西定州治。贞观二年 (628) 改孟门县。八年 (634) 复置定胡县,属石州。北宋大观三

  • 柏林寺

    ①在今北京市东城区戏楼胡同1号。始建于元至正七年 (1347)。明、清时多次重修。乾隆年间该寺曾收藏龙藏经版,是我国现存惟一的一部大藏经版,用梨木雕刻而成。共雕经版七万九千零三十六块,每块长18厘米,

  • 阿昔江

    即今云南腾冲、盈江县境之槟榔江。元代称阿昔江。《元书·寰宇志》:“镇西路, 蛮曰干额,有阿昔江自腾冲来,下流合阿禾江,南至缅入海。”

  • 骆家场

    即今四川营山县东骆市镇。清同治 《营山县志》 卷4: 骆市场在 “治东三十里。右通小桥大道,左通黄渡河。嘉庆元年九月内安设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