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县
①隋开皇十八年(598)改罗阳县置,属泷州。治所在今广东郁南县南。大业初废入泷水县。
②唐永贞元年(805)改纯义县置,属蒙州。治所在今广西蒙山县西北蒙江北岸。北宋熙宁五年(1072)废。
古县名。(1)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以罗阳县改名,治今广东省郁南县西南。属泷州。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后废。(2)唐永贞元年(805年)避宪宗纯讳,以纯义县改名,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西北蒙江北岸。属蒙州。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废入立山县。
①隋开皇十八年(598)改罗阳县置,属泷州。治所在今广东郁南县南。大业初废入泷水县。
②唐永贞元年(805)改纯义县置,属蒙州。治所在今广西蒙山县西北蒙江北岸。北宋熙宁五年(1072)废。
古县名。(1)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以罗阳县改名,治今广东省郁南县西南。属泷州。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后废。(2)唐永贞元年(805年)避宪宗纯讳,以纯义县改名,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西北蒙江北岸。属蒙州。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废入立山县。
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21定番州:大韦河在“(韦番长官司)司南三里。流入都泥江。《志》云,河上通程番,下接卧龙番”。
①即今辽宁海城市西北三汊河。明《辽东志》卷1海州卫:三岔河在“城西七十里”。《清一统志·奉天府一》:三汊河“在海城县西六十里,辽河、浑河、太子河合流入海处”。②即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北三岔河。明置三岔
在今河北灵寿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4灵寿县:白草沟口在“县西北百六十里。北至龙泉关百二十里。正统九年设官兵戍守”。
明洪武十五年 (1382)改孟绢路置,属云南布政使司。治所在今泰国清迈以南。后废。见“孟绢路”。
在今福建宁德市北一百十里。《方舆纪要》卷96宁德县:外渺溪“源出政和县界, 自渔沧而下,汇诸溪之水,经县西北之青岩及霍童山下之桃花洲,及县东北十五里之合掌滩,又东至铜镜、金垂,入于海”。
又作格楞河。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格林河。《明太宗实录》 卷62: 永乐七年 (1409) 二月丁卯,“葛林河等处女直野人头目秃里木等百十二人来朝,设葛林河、把城、扎肥河、忽石斤、扎岭
即今四川营山县东骆市镇。清同治 《营山县志》 卷4: 骆市场在 “治东三十里。右通小桥大道,左通黄渡河。嘉庆元年九月内安设驿站”。
即今山东文登市西侯家镇。清光绪 《文登县志》 卷3 《坊市》: 城西四十里曰葛家集。
即今湖北襄樊市襄阳县(驻张湾镇)北古驿镇(吕堰驿)。清尹耕云《豫军纪略》卷11:同治四年(1865)十二月,捻军“至襄阳之邓家湖、吕堰驿”。明初置,在今湖北省襄樊市北。清于此设巡检司。
①即今安徽石台县治。清道光《安徽通志》卷27石埭县:七里街在“县西一百五十里。为石埭故县”。②在今河南息县南七里冈。《金史·仆散安贞传》:兴定五年(1221),伐宋,“安贞出息州,军于七里镇”。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