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方镇名。大历三年 (768) 置泾原节度使,治所在泾州 (今甘肃泾川县北五里)。辖泾、原二州,相当今甘肃清水河中上游流域及泾川、镇原、灵台之泾水上游流域。贞元六年 (790) 兼领四镇北庭行军节度使
即今广西陆川县西北米场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陆川县图:北有米场墟。民国《陆川县志》卷5:米场墟“在县北三十里泗里堡五柳甲内。……实县北陆运总汇”。
即今广东雷州市西南北和镇。明洪武二十七年 (1394) 置巡司于此。在四川省绵竹市中部。面积33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清道,人口3500。清道光初年兴场,即名清道场。1949年为清道乡,
即今江西奉新县西南甘坊乡。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奉新县西南有甘坊。
即今江西万载县西南珠潭镇。清置巡司于此。又作铁山界。即今江西省万载县西南株潭。明时置巡检司于此。
今江西信江经贵溪县南名曰贵溪。又名芗溪。《寰宇记》 卷107信州贵溪县: 贵水 “在县南二里。源发于据岭,西流入安仁港”。《方舆纪要》 卷85广信府贵溪县: 芗溪 “在县城南。相传溪旁产郁金香草,因名
明洪武八年 (1375) 置,属大同都卫。治所在今内蒙古卓资县北灰腾梁。次年废。
又名独流口。即今天津市静海县北独流镇。北宋于此设寨。《元丰九域志》 卷2: 乾宁军有“独流北” 寨。清于此设独流镇巡司。清末太平军将领林凤祥、李开芳北伐,与清军激战于此。在天津市静海县北部、南运河西岸
在今上海市市区中部,吴淞江南岸。地跨静安、普陀、长宁三区。相传明隆庆、万历间,有曹姓在此聚居,于吴淞江上设义渡,故称曹家渡。区片名。在上海市静安、长宁、普陀三区交界处。当万航渡路、长寿路、长宁支路、长
春秋时邾地。在今山东费县南。《春秋》: 僖公元年 (前659),“九月,公败邾师于偃”。《公羊传》作缨。古邑名。春秋邾邑。在今山东省费县南。《春秋》僖公元年(前659年),“公败邾师于偃。”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