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篆山
即五篆山。在今广西东兰县西南八十里。《清一统志 ·庆远府》: 武篆山 “一名五篆山。耸秀菁葱,上多大猿奇鸟”。
即五篆山。在今广西东兰县西南八十里。《清一统志 ·庆远府》: 武篆山 “一名五篆山。耸秀菁葱,上多大猿奇鸟”。
①北宋雍熙四年 (987) 改下博县置,为深州治。治所在今河北深州市东南三十里。明洪武三年 (1370) 废。②元大德九年 (1305) 置,为静安路治。治所在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东北鄂伦苏木古
战国赵地。在今山西高平市西北二十里。《史记·秦本纪》: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0),“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北魏高平县治此。北齐移治泫氏,此城遂废。
金置,属洺州。即今河北永年县治临洺关。
在今广东顺德市西南甘竹河岸。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顺德县西南有甘竹堡。设守备驻防。
在今江西于都县东北。《舆地纪胜》 卷32赣州: 高沙宝山 “在雩都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旧有樵者遇白兔,遂之入地,凿地尺余,银矿溢出,今废”。
即洮河上游一支流,在今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东南境。《晋书·乞伏乾归载记》: 隆安二年(398),西秦乞伏益州 “率骑二万,伐吐谷浑视羆至于度周川,大破之”。即此。
春秋鲁地。在今山东泰安市西南一带。因在汶水之北,故名。《左传》:僖公元年(前659),“公赐季友汶阳之田”。杜注:“汶阳田,汶水北地。”一说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西汉置汶阳县。春秋鲁地。在今山东省泰安市
即今甘肃两当县东庙河。《水经·漾水注》:“广香川水,水出南田县利乔山,南流至广香川,谓之广香川水,又南注故道水。”
即今福建建阳市西四十里莒口镇。明嘉靖《建阳县志》 卷3: 莒口市 “在崇泰里”。清 《乾隆内府舆图》: 建阳县西有莒口塘。
一名九莲峰。即今福建政和县东南洞宫山。《新定九域志》 卷9建州: 洞宫山,“ 《图经》云: 洞中有莲花石,又尝有人游之,获石龟、鹤、藤、竹、仙绳”。《方舆纪要》 卷97建宁府政和县:洞宫山 “在县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