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武阳

武阳

①战国燕昭王时建,为燕下都,后属赵。在今河北易县东南武阳台村。《史记·赵世家》:孝成王十九年 (前247),“赵与燕易土……燕以葛、武阳、平舒与赵”。《水经· 易水注》: “易水又东径武阳城南,盖易自宽中历武夫东出,是兼武水之称,故燕之下都,擅武阳之名。” 西汉置故安县。

②战国时蜀邑。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北十五里双河乡平获村与五一村交界处。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周慎王五年 (前316),秦张仪、司马错伐蜀,“蜀王自于葭萌拒之,败绩,王遁走,至武阳,为秦军所害”。即此。秦置武阳县。


(1)古城名。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中易水与北易水之间。战国燕昭王建。为燕之下都。《史记·赵世家》:赵孝成王十九年(前247年),“赵与燕易土,……燕以葛、武阳、平舒与赵”,即此。(2)古邑名。战国蜀邑,后属秦。在今四川省彭山县东。《华阳国志·蜀志》:周慎王五年(前316年)秦攻蜀,蜀王败走至武阳,即此。秦置县。(3)古地名。在今广东省乐昌市管埠西武水南。明嘉靖八年(1529年)置巡检司于此。(4)集镇名。在安徽省歙县东部、新安江东岸。武阳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200。因村中最先居民为宋初自江西瑞金武阳镇迁来,为纪念原籍,新驻地仍命名武阳。产茶叶、木材、蚕茧、蜜枣。有制茶、缫丝、丝绸、生物化工、花茶、蜜枣综合加工等厂。有公路北至深渡接杭徽公路。新安江通小轮。(5)村名。在浙江省文成县西北隅。属南田镇。人口220。地处山间盆地,多雾,原名雾垟,谐音为今名。为明开国元勋刘基生卒地。有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立“明开国诚意伯刘文成公故里”碑和刘基祖父刘庭槐墓。公路通县城。


猜你喜欢

  • 圭峰

    ①即尖山。在今湖南望城县东南。《方舆胜览》卷23潭州:尖山“在长沙西。一名圭峰”。②在今广东连州市西北十里。《方舆纪要》卷101连州“冠峰”条:圭峰“在州西北十里。众山环绕,惟此峰端立如执圭”。③在今

  • 马峰山

    在今云南腾冲县东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18腾越州:马峰山在“州东十五里”。

  • ①相传唐虞之际,为鲧的封国。在今河南嵩县北。②商代方国。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北沣河西岸。到商代末年崇侯虎时,为周文王所灭。《诗经·大雅·文王有声》: “既伐于崇,作邑于丰。” 一说崇国居于崇伯鲧的旧都,在

  • 宠洲

    在今湖北荆沙市西长江中。《晋书· 王澄传》: 巴蜀流人与土人忿争,杀县令,屯聚乐乡,请降,“澄伪许之,既而袭之于宠洲”。即此。《水经·江水注》: 枚回洲 “下有龙洲,洲东有宠洲”。在今湖北省江陵县西南

  • 蔺州

    唐元和初置,属泸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古蔺县。北宋乾德二年 (964) 废。唐元和元年(806年)置,治今四川省古蔺县。以境内蔺草丛生,故名。北宋废。

  • 椒州

    唐渤海国置,属南海府。治所在椒山县 (今朝鲜孟山东山城里,一说在咸镜北道吉州府近)。辖境约当今朝鲜大同江上游西南、龙兴江西北一带。辽徙废。渤海国置,治椒山县(今朝鲜孟山东山城里),属南京南海府。辽废。

  • 水磨川关

    一名水磨关。明置,属永昌卫。在今甘肃永昌县西二十里焦家庄乡。为通西域的孔道。

  • 春秋秦邑,在今陕西洛川县东南鄜城村。《史记·封禅书》: 秦文公于此作鄜畤。古邑名。即今陕西省洛川县东南鄜城。春秋时属秦。西汉时置为鄜县。

  • 鲖阳渠

    在今河南新蔡县北七十里。《后汉书·何敞传》: 汉和帝时,敞迁汝南太守,“修理鲖阳旧渠,百姓赖其利,垦田增三万余顷”。

  • 叶茂台

    即今辽宁法库县西南叶茂台镇。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开原县:叶茂台“在县西南二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