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武阳县

武阳县

①战国末秦置,属蜀郡。治所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北十五里双河乡平获村与五一村交界处。西汉太初四年 (前101) 为犍为郡治。《后汉书· 岑彭传》: 建武十一年 (35),岑彭破公孙述将侯丹于黄石,“因晨夜倍道兼行二千余里,径拔武阳”。即此。南朝梁改为犍为县。

②南朝宋改南武阳县置,属泰山郡。治所即今山东平邑县。北魏属东泰山郡。隋开皇十六年 (596)改颛臾县。

③北魏置,为襄城郡治。治所在今河南西平县西南。北齐为文城郡治。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为吴房县。

④北魏改东武阳县置,属阳平郡。治所在今山东莘县西南朝城镇。北齐废。北周复置。唐贞观十七年(643) 废。天祐三年 (906) 改朝城县复置,属魏州。五代唐仍改朝城县。

⑤北周保定三年 (563) 置,为沉犀郡治。治所在今四川犍为县东南十八里岷江东岸。隋开皇三年(583) 改为犍为县。

⑥隋开皇初改内陶县置,属陇西郡。治所在今甘肃陇西县东南三台乡。十年 (590) 改名陇西县。

⑦唐龙朔二年 (662) 于废临牂县置,属融州。治所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北六十里黄金镇武阳附近。北宋熙宁七年 (1074) 废。

⑧唐天授二年 (691) 改鄣县置,属渭州。治所在今甘肃漳县西南五里。神龙初复名鄣县。


古县名。(1)秦以武阳邑置,治今四川省彭山县东北江口镇。西汉属犍为郡,东汉为犍为郡治。南朝梁改为犍为县。(2)南朝宋改南武阳县置,治今山东省平邑县。属东泰山郡。北周属琅邪郡。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颛臾县。(3)北魏改东武阳县置,治今山东省莘县西南朝城。属阳平郡。北齐废。北周复置。隋属武阳郡。唐初属魏州,贞观十七年(643年)废入临黄、莘县二县。天祐三年(906年)改朝城县复置武阳县,五代唐复名朝城县。(4)北周置,治今四川省犍为县。为沈犀郡治。隋开皇三年改犍为县。(5)隋开皇初改桓道县置,治今甘肃省陇西县东南。属陇西郡。十年改陇西县。(6)唐龙朔二年(662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县北武阳。属融州。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废入融水县,为武阳镇。


猜你喜欢

  • 符文镇

    北宋置,属龙游县。在今四川乐山市西南五十里。南宋范成大 《吴船录》 卷上: “壬辰早发苏稽, 午过符文镇。 两镇市井繁类壮县。符文出布,村妇聚观于道。皆行而绩麻,无索手者。”

  • 武斯浑河

    又作阿思罕河。即今黑龙江省林口县西北乌思浑河。《清一统志·吉林一》 “呼锡哈哩河” 条下: 武斯浑河 “在 (宁古塔) 城东北四百八十里。源出城东北无名山,俱西北流入瑚尔哈河”。

  • 新添军

    南宋嘉泰元年 (1201) 改麦新置,治所即今贵州贵定县。元改为新添葛蛮安抚司。南宋嘉泰元年(1201年)置,治今贵州省贵定县,属侯州。元改新添安抚司。

  • 土番

    即吐蕃。《元史·释老传》:元世祖“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此指今西藏。即“吐蕃”。

  • 马岭墟

    即今广西荔浦县东北三十里马岭镇。清有把总驻守。

  • 克列玉土司

    即列玉土司。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驻牧地在今青海囊谦县西北境。乾隆《卫藏通志》卷15作“克列玉”。清末民初并入安冲土司。

  • 洵阳郡

    西魏置,属洵州。治所在洵阳县 (今陕西旬阳县北洵河北岸)。辖境相当今陕西旬阳县地。隋开皇初废。西魏置,治洵阳县(今陕西旬阳县北洵河北岸)。属洵州。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安康市东部一带。隋开皇初废。

  • 蒋家埠

    一名蒋家集。即今河南固始县东北三十里蒋集镇。明嘉靖 《固始县志》 卷3 《集市》: “北有蒋家埠。”

  • 庄陵

    ①在今江苏丹阳市东二十七里。为南朝梁简文帝陵。《元和志》卷25润州丹阳县:“简文帝纲庄陵,在县东二十七里。”②唐敬宗李湛的陵墓。在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三十里陵前乡柴家窑村东。宋敏求《长安志》卷20三原县:

  • 大和关

    在今陕西凤翔县东。《资治通鉴》:唐至德二载(757),肃宗自灵武至凤翔,安守忠攻武功,“游兵至大和关,去凤翔五十里”。即此。在今陕西省凤翔县东。唐至德二载(757年)肃宗自灵武至凤翔,安禄山部将安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