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今江苏涟水县西北高沟镇。1944年4月,新四军三师十旅主力和七旅一部,在地方武装、民兵的配合下,连克高沟、杨口及周围据点十四处,歼灭日伪军二千二百余人,毙伤从灌云县新安镇、大伊山等地来援的日军一百四
元置,治所在今泰国北部难府北。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府。后废。
元置,属思州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三穗县西。明初废。元置,治今贵州省三穗县西。属思州宣慰司。明洪武初废。
南朝陈天嘉元年 (560) 置,为宜都郡治。治所即今湖北枝城市。隋开皇十一年 (591) 改名宜昌县。唐武德二年 (619) 复名宜都县,为江州治。后属硖州。元属硖州路。明属夷陵州。清属荆州府。民国初
亦作暗木河、阿梅河。即今中亚阿姆河。
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南五十里。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之一曰:“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唐乾元二年(759)杜甫弃官寓秦州时曾居此。南宋开禧二年(1206),宋、金曾战于此。在今甘肃省天水市东。唐乾元二年
即幕府山。在今江苏南京市北,长江南岸。垄多石,居人煅以取灰,故又名石灰山。《明史·太祖纪》:至正二十年(1360), 陈友谅约张士诚合攻应天府,太祖命“常遇春伏石灰山”。即此。
唐贞观十一年 (637) 改南龙州置,属戎州都督府。治所在望水县 (今云南晋宁县南二十六里大古城)。南诏废。
在今安徽铜陵县北十里长江中沙洲上。《清一统志·池州府一》: 城洑镇 “在铜陵县北鹊头山,即古鹊头镇也。旧有巡司,今裁”。
一作柞岭。在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北。《魏书·太宗纪》: 泰常六年 (421) 秋七月,“西巡,猎于柞山,亲射虎,获之,遂至于河”。古山名。约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界。北魏泰常六年(421年),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