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庆陵
辽圣宗陵。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索博日嘎苏木白塔子西北二十余里处。兴宗景福元年(1031)于永庆陵之南置庆州。《辽史·地理志》 庆州:“庆云山,本黑岭也。圣宗驻跸,爱羡曰:吾万岁后当葬此。兴宗遵遗命,建永庆陵……在州西二十里。”
辽圣宗陵。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索博日嘎苏木白塔子西北二十余里处。兴宗景福元年(1031)于永庆陵之南置庆州。《辽史·地理志》 庆州:“庆云山,本黑岭也。圣宗驻跸,爱羡曰:吾万岁后当葬此。兴宗遵遗命,建永庆陵……在州西二十里。”
即 “八公山”。在今安徽寿县西北五里。《寰宇记》 卷129寿春县: “八公山一名肥陵山。”
古代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市北)、南岳衡山(在今湖南衡山县西北)、西岳华山(在今陕西华阴市南)、北岳恒山(原在今河北唐县西北。明改在今山西浑源县东南)、中岳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北
春秋周邑。在今河南温县西北。《春秋》:隐公八年(前715)七月,“宋公、齐侯、卫侯, 盟于瓦屋”。确址待考,疑在今河南省温县境内。一说在今清丰县东南瓦屋头,或说在尉氏县西南洧川南,或说在滑县东。《左传
在今陕西高陵县北。《水经·渭水注》:“白渠又东,枝渠出焉,东南径高陵县故城北。” 即此。《方舆纪要》 卷53高陵县: 南白渠,“白渠自泾阳县来,分三限。中白渠首受太白渠入县界,南白渠首受中白渠,东南流
在今江苏邗江县西南瓜洲镇东南。《舆地纪胜》卷37扬州:瓜洲“在江都县南四十里江滨。相传即祖逖击楫之所也。昔为瓜洲村,盖扬子江中之砂碛也。沙渐涨出,其状如瓜,接连扬子渡口,民居其上,唐立为镇”。(1)古
战国楚邑。在今陕西旬阳县北洵河北岸。《战国策· 楚策一》: 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曰,楚 “北有汾陉之塞、郇阳”。即此。西汉置旬阳县。古邑名。战国楚邑。后属秦。在今陕西省旬阳县北洵河北岸。《战国策·楚
在今河北灵寿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4灵寿县:大吃水沟山在“县西北百五十里。山北即团箔口,两山对峙,出矿,流民多啸聚于此”。
西汉神爵三年 (前59) 置,属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扶沟县西南二十里汲下村。《汉书·地理志》 注引阚骃云: “以河内有汲,故加新也。” 东魏属许昌郡。隋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属洧州。贞观元
在今江西信丰县城西北。《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 信丰守御千户所 “在县治西北。洪武十七年建”。
一作你诃温多城。即今伊朗西部哈马丹西南纳哈万德。《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 有“那哈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