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汝南县

汝南县

①东晋太元年间降汝南侨郡置,属江夏郡。治所在涂口(今湖北武昌县西金口镇)。隋开皇初废。

②南朝梁置,属寻阳郡。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西。隋平陈并入寻阳县。

③南朝梁置,为定州弋阳郡治。治所在蒙笼城(今湖北麻城市东北)。隋废。

④北魏太和十八年(494)置,属襄城郡。治所在今河南宝丰县北二十里赵官营。永安元年(528)属汝南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废。隋开皇十八年(598)复置,属伊州。大业初属襄城郡。大业末废。

⑤隋开皇初改龙山县置,属广州。治所在今河南郏县东南。十八年(598)改为辅城县。

⑥唐贞元七年(791)置,属蔡州。治所在今河南汝南县西三十里。元和十三年(818)废。

⑦1913年改汝阳县置,属河南豫南道。治所即今河南汝南县。1914年属河南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1)古县名。(1)东晋降汝南郡置,治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东。属荆州。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为江夏县。(2)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置,治今河南省宝丰县北。属汝南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复置,属襄城郡。大业末又废。(3)南朝梁置,治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属江州。隋开皇中废。(4)隋开皇初改龙山县置,治今河南省郏县东南。属伊州。十八年改名辅城县。(2)今县名。在河南省东南部。属驻马店市。面积 1306 平方千米。人口77.7万。辖8镇、13乡。县人民政府驻汝宁镇。因其大部地域在汝水之南得名。西周挚国地。西汉高祖四年(前203年)置汝南郡,治今上蔡县城西南。其后治所屡迁,东晋时从汝阳县(今商水县城西北)迁治悬瓠城(即今汝南县城),后废。南朝宋元嘉末侨置司州,治悬瓠城。北魏献文帝时改司州为豫州,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改为舒州。隋初复改豫州,后改豫州为溱州。大业初置汝阳县(治今汝南县城);并改溱州为蔡州,治汝阳县。后改为汝南郡。唐初改汝南郡为豫州,天宝元年(742年)复改汝南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豫州,宝应元年(762年)改为蔡州,贞元七年(791年)析汝阳县置汝南县(治今汝南县城西),元和十三年(818年)废汝南县。1913年改汝阳县为汝南县,属豫南道。1914年属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信阳专区。1950年析汝南县城置汝南市,1951年废市,属信阳专区。1965年属驻马店专区,1969年属驻马店地区,2000年属驻马店市。地处淮河冲积湖积平原,地势平坦。汝河、溱头河、吕岗河流经境内,文殊河流经南部边缘,县境北部有宿鸭湖水库。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产小麦、玉米、芝麻、大豆、油菜籽等。有化肥、水泥、酿酒、制鞋、食品加工等厂。驻汝铁路经县西部和中部,开龚、驻新公路在县城交会。名胜古迹有悟颖塔、汝河石桥、刘备台、天堂寺遗址、南海寺等。


猜你喜欢

  • 梭磨长官司

    清康熙六十年 (1721) 置,属杂谷安抚司。治所即今四川马尔康县东梭磨乡。乾隆十四年 (1749) 升为宣抚司,四十年 (1775) 升为宣慰司。

  • 梁国

    西汉高帝五年 (前202) 改砀郡为梁国,都定陶 (今山东定陶县西北)。文帝时移都睢阳县 (今河南商丘县南)。成帝永始中,辖境相当今河南商丘市和商丘、虞城、民权、安徽砀山等县地。王莽始建国初改为梁郡。

  • 慎公祠

    在今江西宁冈县东南茅坪。原为谢氏慎公祠,是一栋砖木结构的老式祠堂。祠后是八角楼。1928年5月22日,湘赣边界党的第 一次代表大会在此举行,选出毛泽东为特委书记,朱德、陈毅、谭震林、陈正人、袁文才、王

  • 落笔洞

    在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明一统志》 卷82崖州: 落笔洞 “在崖州 (治今崖城镇) 东 一百里。石壁峭立,上有石门。中有二石如悬笔。转东数步,复有一洞。中有石如屏。外房有窍通光,内房深暗。相传深入有井

  • 木马河

    即今陕西省西乡县南牧马河。《舆地纪胜》卷190洋州:马源水“在西乡县,出巴山。《图经》云:元是木马水,天宝间改为马源水。上有山如马之状,因以名之”。《清一统志·汉中府一》 引《县志》:木马河“源出大巴

  • 江州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江州置,治所在德化县(今江西九江市)。辖境相当今江西九江、瑞昌、彭泽、湖口、德安等市县地。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改置九江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江州为路,治德

  • 挹娄

    本肃慎,汉、晋时称为挹娄。《晋书·四夷传》: “肃慎氏一名挹娄,在不咸山北,去夫余可六十日行。东滨大海,西接寇漫汗国,北极弱水。” 不咸山即今吉林长白山。时挹娄即分布在长白山北,松花江、黑龙江中下游,

  • 大陆村

    即今河北宁晋县东北三十里大陆村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5宁晋县图:东北有大陆村。

  • 宝带桥

    一名长桥。在今江苏吴县东南十五里,跨澹台湖口。桥长一千二百丈。桥洞可通舟楫者五十有二,中间三孔较高,可通行大船。明陈循 《重建宝带桥记略》 云: 唐刺史王仲舒“鬻所束宝带以助工费”。故以为名。又称长桥

  • 勃海

    即渤海。位于今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史记·河渠书》: 《夏书》 曰: “过降水,至于大陆,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勃海。” 《集解》: “武帝元光二年,河徙东郡,更注勃海。禹之时不注勃海也。” 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