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洲
在今福建建阳市西南。《方舆纪要》卷97建阳县“考亭溪”条:“溪中沙汀涌现,如龙舌然,曰龙舌洲,朱子号为沧洲。”
在今福建建阳市西南。《方舆纪要》卷97建阳县“考亭溪”条:“溪中沙汀涌现,如龙舌然,曰龙舌洲,朱子号为沧洲。”
1946年由依兰县刁翎镇、三道通一带析置,属合江省。治所在刁翎镇(今黑龙江林口县西北刁翎镇)。1949年1月撤销,并入林口县。旧县名。东北解放区设。1947年由依兰县析置,治刁翎镇(今黑龙江省林口县北
今四川南川县西南。《方舆纪要》卷69南川县:东乡坝“在县南。万历中,杨应龙作乱,以此为播州界”。《清一统志·重庆府二》:东乡坝“在南川县西南七十里,去綦江县八十里”。在今重庆南川市南。明万历中,播州土
北周保定元年 (561) 置,为洮州洮阳郡治。治所在今甘肃卓尼县西洮河南岸 (一说即今甘肃临潭县)。唐贞观四年 (631) 移治故洪和城 (今甘肃临潭县东新城),寻废。古县名。北周保定元年(561年)
在今河南洛阳市南龙门东山南部万佛沟北侧。为东山最大的洞窟。大约为武则天时期开凿。看经寺窟形为方形,平顶。进深13.9米,宽11.2米,高8.3米。窟内壁面多无雕饰,南壁仅几排小千佛,北壁除几排小千佛外
即洛通山。在今四川什邡县西北六十里。《方舆纪要》 卷67什邡县: 章山 “又名章洛山,亦曰杨村山。上有风火二洞。《志》 云: 县北六十里有高境关,关外即章洛山也”。
北魏孝昌中置,属南兖州。治所在城安县(今河南民权县东北)。北齐天保七年(556)废。北魏孝昌中置,治考阳县(今河南民权县东)。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民权县一带。北齐废。
四川东部地区的简称。清代置川东道,包括重庆府、夔州府、绥定府、忠州、酉阳州、石砫厅。范围大致有今四川万源、达县、渠县、武胜、大足、荣昌、江津等市县以东地区。地区名。旧指四川盆地东部地区。范围大致包括今
1913年改呼玛直隶厅置,属黑龙江省黑河道。民国徐曦 《东三省纪略》 卷2: “以呼玛河得名。” 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呼玛县北金山乡。1916年移治古站 (今黑龙江省呼玛县)。1928年直属黑龙江省。在黑
又作查里江。即今缅甸境之萨尔温江。明、清称喳哩江。《方舆纪要》 卷119镇康御夷州: 潞江在 “州西七十里,亦曰喳哩江,与潞江安抚司接界处也。天启二年木邦兵据喳哩江,镇康酋闷枳奔姚关,姚关守备遣官抚之
战国韩邑,后入秦。在今河北邯郸县西南五十里。《史记·秦本纪》: 昭襄王十三年 (前294),“向寿伐韩,取武始”。即此。西汉置武始县。古邑名。战国韩邑。在今河北省武安市南。《史记·秦本纪》:秦昭襄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