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河南郡

河南郡

①汉高帝二年 (前205) 改河南国置,治所在洛阳县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辖境相当今河南原阳、中牟二县以西,孟津、伊川二县以东,孟津至荥阳段黄河以南,汝阳、临汝、新密、新郑等县市以北地。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建都于洛阳,置尹。东魏天平初,移治宜迁县 (北周改为河南县,在今洛阳市西)。隋初废。大业三年 (607) 改豫州为河南郡,治所在河南县 (今洛阳市)。唐初改为洛州。

②东晋侨置,属雍州。寄治襄阳 (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阳城)。西魏时治所在安养县 (今湖北襄樊市樊城北)。隋开皇初废。

③南朝宋侨置,治所在河南侨县 (今河南新野县东北)。北魏废。

④西魏大统中侨置,治所在大坞城 (今河南渑池县北十五里)。其后治所迁徙频繁。北周大象中废。


(1)汉王二年(前205年)改秦三川郡置,治雒阳县(今河南洛阳市东北)。为司州治。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原阳县。其后渐小。东汉建武十五年(39年)改河南尹。西晋仍为河南郡。北魏太和中又改河南尹。东魏、北齐、北周皆为河南郡,属洛州。隋开皇初废。大业时又曾改豫州为河南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为洛州。(2)东晋侨置,治襄阳县(今湖北襄樊市)。隋开皇初废。(3)南朝宋侨置,治河南县(今河南新野县北)。北魏废。


猜你喜欢

  • 威平镇

    在今浙江淳安县西千岛湖中威坪岛附近。后为浙、皖间重镇。东汉至隋先后为始新县、新安县治所。

  • 柳絮泉

    在今山东济南城西趵突泉公园内。元于钦《齐乘》卷2 “大明湖” 条载历下名泉,有 “柳絮”泉。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8: “柳絮泉在金线泉东南角,泉沫纷翻,如絮飞舞。”

  • 中华郡

    北周闵帝改北地郡置,治所在义亭城(今陕西富平县东北十里旧县村)。武帝建德二年(573)废。

  • 冲霄山

    又名火山、火焰山。在今广西梧州市南隔江二里。《方舆纪要》卷108苍梧县:火山“在城南隔江二里。上有光如火,其下水深无际。今亦名冲霄山”。

  • 重冈县

    隋大业八年 (612) 置,属下邳郡。治所即今江苏泗洪县西北重冈乡。《寰宇记》 卷16临淮县: “南重冈城,亦隋重冈县地也。……缘重冈山为名。” 隋末废。古县名。隋大业八年(612年)置,治今江苏省泗

  • 系舟山

    在今山西阳曲县东北。为滹沱河、汾河分水岭。《寰宇记》卷42忻州秀容县:“系舟山,尧遭洪水系舟于此,在县南四十里。”即此。又称小五台、丛蒙山。在山西省太原市东北。绵亘于定襄、忻州、阳曲三县市交界处。相传

  • 蔚州玉皇阁

    又称靖边楼。在今河北蔚县城北城垣上。建于明洪武十年 (1377)。清代重修。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一层楼内的北墙及东、西山墙均有彩绘壁画,内容为道教的 “天宫图”。阁前竖有八通明清重修碑和游记

  • 听水

    在今山东济南市东北二十里。《水经·济水注》:“巨合水又北,听水注之。水上承泺水,东流北屈又东北注于巨合水。”元于钦《齐乘》卷2“泺水”条谓“听水即今之响河”。

  • 安化管理局

    1934年改连阳化瑶局置,驻连州(今广东连州市)。1939年迁三江镇(今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1942年改置连南县。1934年析连县、连山、阳山三县地置(县级),治今广东省连州市连州镇,1939年迁今

  • 连城土司

    即今甘肃永登县西连城镇。《清史稿·地理志》:平番县有“连城土司”。同书《土司列传六》:“鲁氏自焘以上,世袭掌印土司指挥使,驻扎庄浪,分守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