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桥水驿
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南阳镇。《清一统志·济宁州》: 河桥水驿 “明隆庆初,自谷亭镇移此。旧有驿丞,今裁”。
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南阳镇。《清一统志·济宁州》: 河桥水驿 “明隆庆初,自谷亭镇移此。旧有驿丞,今裁”。
指今安徽省北部。旧以皖山 (皖公山) 分山南为皖南,山北为皖北。安徽简称皖。今通称安徽长江以北地区为皖北,长江以南地区为皖南。地区名。指今安徽省长江以北地区。1949年曾置皖北行署区。包括今合肥、巢湖
又作贾勇步。唐代云南南部交通线上的水陆转运码头。在今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西北六十里田房。
北宋置,属晋宁军。在今陕西佳县西。《宋史·地理志》:三交堡“地名三交川岭。元符元年神泉砦筑堡毕工,赐名”。
东汉初改回浦县置,属会稽郡,并为会稽东部都尉治。治所在今浙江台州市椒江北岸之章安镇。三国吴为临海郡治。隋开皇九年 (589) 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属台州。八年废。古县名。东汉建武初(一说
简称麻里司。在今四川新龙县西南麻日乡。清嘉庆十二年(1807)置瓦述麻里土百户。
在今湖北竹山县北。民国 《湖北通志》 卷36竹山县: 崔家砦 “《光绪舆地记》: 在城北四十里。驻把总”。
一名望风山。在今湖北阳新县西南。《舆地纪胜》 卷33兴国军: 菁山 “ 《舆地志》 云: 上有望夫石,石上生芜青”。《清一统志 · 武昌府一》:菁山 “在兴国州西南八十里。一名望夫山。《武昌记》: 昔
即古巫山。在今山东长清县西南五十里孝里铺东。《水经·济水注》:“今巫山之上有石室,世谓之孝子堂。”《寰宇记》卷13郓州平阴县:“巫山一名孝堂山。《左传》云:齐侯登巫山以望晋师,即此山。山上有石室,俗传
在今安徽南陵县东南六十里。《新唐书·地理志》 南陵县:“有永丰陂,在青弋江中,咸通五年置。”《方舆纪要》卷28南陵县:永丰陂“在县东南六十里,引青弋江为陂以溉田。《唐史》,咸通五年修南陵永丰陂。宋亦时
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境。《水经·若水注》: “山生牧靡,可以解毒,百卉方盛,鸟多误食,鸟喙口中毒,必急飞往牧靡山,喙牧靡以角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