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河池县

河池县

①西汉置,属武都郡。治所即今甘肃徽县西北银杏树乡。《元和志》 卷22河池县: “一名仇池。按仇池山本名仇维山,上有池,似覆壶,有瀑布,其县因山为名。山在成州界,去县稍远,今县所处,谓之河池川,故取以为名。” 《后汉书·公孙述传》: 建武九年 (33),“使 (王) 元与领军环安拒河池”。即此。西晋后废。北魏改置广化县,隋仁寿元年(601) 复改河池县,属河池郡。唐属凤州。北宋开宝五年 (972) 迁治固镇 (今徽县)。蒙古至元初于县置南凤州 (后改为徽州),至元七年 (1270) 省入徽州。

②北宋初置,属金城羁縻州。治所在今广西河池市西河池镇北。后属宜州。大观元年 (1107) 改为怀德县,为庭州治。四年 (1110) 复为河池县,仍属宜州。南宋属庆远府。元属庆这路。明天顺六年(1462) 迁治屏风山 (今河池镇东),成化十三年(1477) 复还旧治,弘治十七年 (1504) 升为河池州。1912年复为河池县,属广西柳江道。治所即今河池镇。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3年迁治金城江镇 (即今河池市),1983年改为河池市。


(1)古县名。西汉置,治今甘肃省徽县西北银杏。属武都郡。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公孙述以王元等领军据河池拒汉,来歙等大破之,即此。晋永嘉后废。北魏于此置广化县,隋仁寿元年(601年)改河池县。大业中属河池郡。唐属凤州。宋开宝五年(972年)移治固镇(今甘肃徽县)。蒙古时为南凤州治。至元元年(1264年)南凤州改徽州,为徽州治。七年省县入州。(2)古旧县名。宋初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西南,属宜州。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升县为州。1912年改州为县。治今河池镇,1953年迁治金城江镇。1983年撤销,改设河池市。


猜你喜欢

  • 吐蕃会盟坛

    在今甘肃平凉市西北五里。《寰宇记》卷151渭州平凉县:“会盟坛在县西北五里。唐贞元三年五月,浑瑊与吐蕃会盟处。”

  • 阿露山

    亦名大雪山。在今四川越西县西。《方舆纪要》卷74越嶲卫军民指挥使司:阿露山“在卫西五十里,即大雪山,东南与小相公岭相接”。

  • 布山

    即瀑布山。在今山东肥城市东南三十一里。唐李白《赠别王山人归布山》之“布山”即此。

  • 查布也萨噶盐池

    一名扎布扎雅察罕达布逊淖尔。即今西藏仲巴县北扎布耶茶卡。《清一统志·西藏》:查布也萨噶盐池 “在打鲁克雨木撮池北二十余里,池广一百五十余里。内产白盐。附近居人,皆食此盐”。

  • 沮水关

    在今陕西勉县西北。《南齐书·氐羌传》:建武二年 (495),“氐杨馥之聚义众屯沮水关,城白马北”。

  • 布雨尔湖

    元代名捕鱼儿海子。即今内蒙古东北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与蒙古国东方省交界之贝尔湖。《清一统志·黑龙江》:布雨尔湖“在呼伦布雨尔西界。旧名捕鱼儿海。喀尔喀河西北流至此汇为大湖。又北流为乌尔繖河”。古湖名

  • 排埠塘

    在今江西铜鼓县西南排埠乡。清属义宁州,雍正六年 (1728) 置巡司于此。在今江西省铜鼓县西南排埠。清雍正年间置巡检司于此。

  • 莺脰湖

    在今江苏吴江市南。《方舆纪要》 卷24苏州府吴江县: 莺脰湖 “在县南四十里。湖之上流,纳烂溪、荻塘诸水,出平望安德桥,汇流成湖,形如莺脰,故名。亦曰莺斗湖。南达汾湖,北接太湖”。

  • 彰明县

    五代唐改昌明县置,属绵州。治所即今四川江油市南彰明镇。郭子章 《郡县释名》 四川卷上: 彰明县 “昌明,后唐改今名,易昌为彰也”。明洪武十年 (1377) 废入绵县,十三年 (1380) 复置。清顺治

  • 敏珠林寺

    在今西藏贡嘎县雅鲁藏布江南岸。17世纪中叶由喇嘛教宁玛派 (红教) 僧人居美多吉主持兴建。为宁玛派在西藏的重要寺院之一。“敏珠林”,藏语意为成熟解脱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