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林三多
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西南一百三十多里。藏语意为毛洲三岔口。因地处甲扎岗嘎河三岔处而得名。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 规定,由中国政府同意在西藏阿里对印度开放的十个市场之一。但协定签订不久印度军队即入侵该地。
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西南一百三十多里。藏语意为毛洲三岔口。因地处甲扎岗嘎河三岔处而得名。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 规定,由中国政府同意在西藏阿里对印度开放的十个市场之一。但协定签订不久印度军队即入侵该地。
三国吴置,属高凉郡。治所在今广东恩平市北二十里。南朝宋为高凉郡治,南齐改为齐安县。
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永兴岛东北七百多米处,与永兴岛同基于一礁盘上,属宣德群岛。面积0.08平方公里。最高处海拔13米,是南海诸岛中地势最高的岛屿。中国渔民向称小巴岛。1935年和1947年公布名称均为
又名瑞昌镇。即今江西瑞昌市。《方舆纪要》卷85九江府瑞昌县:赤乌镇“后汉建安中,孙权拒曹操于赤壁,使程普屯兵于此,时有赤乌之瑞,因名。唐曰赤乌场,五代南唐改置今县”。
在今湖北兴山县东南。明置巡司于此。后废。在今湖北省兴山县东。明时置巡检司于此。
明洪武二十三年 (1390) 置,属云南都司。治所在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西郊景董山上。清康熙二十六年 (1687) 废。
军镇名。北魏太和十年(486)改乐陵镇置。治所在比阳城(今河南泌阳县)。《魏书·韦珍传》:韦珍为乐陵镇将,“高祖诏珍移镇比阳”。《魏书·寇臻传》:寇臻“拜振武将军、比阳镇将”。即此。
①西汉置,属广汉郡。治所在今四川德阳市北黄许镇。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 四川卷上: 绵竹县 “以其地宜竹,故名绵竹”。《三国志·魏书· 邓艾传》: 景元四年 (263),邓艾率大军灭蜀汉,攻占江油后,
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21定番州:执笏山“在(大龙番长官司)司治南,其相近者曰挂榜山”。
在今浙江瑞安市东南飞云江南岸沙园村东。《方舆纪要》 卷94瑞安县: 眉石北隘 “在县东南沙园所东。东至大海,南会陌城寨,西至平阳所,北会陡门,极为冲要。嘉靖中,倭贼从此登犯”。
北宋置,属阳信县。在今山东惠民县东南。古镇名。北宋置,在今山东省阳信县东南。《金史·地理志》:“阳信县有钦风、西界二镇,”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