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泸定桥

泸定桥

①即今四川泸定县。清雍正六年 (1728)于此置巡司。《清史稿· 胡中和传》: 同治二年(1863),太平军石达开从米粮坝渡金沙江,“中和督军扼化林坪、泸定桥”。即此。宣统三年 (1911) 改为泸定桥委员。1913年改置泸定县。

②桥名。在今四川泸定县西大渡河上。清康熙四十年 (1701) 建。乾隆 《卫藏通志》 卷首 《康熙御制泸定桥碑记》: “桥东西长三十一丈一尺,宽九尺,施索九条。索之长视桥身余八丈而赢,覆板于上。又翼以扶栏,镇以梁柱,皆熔铁以庀事。” 为川藏必经之道。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此北上,“飞夺泸定桥”。即此。1950年整修大桥,桥西建 “红军楼”,桥东建 “长征纪念馆”。


在四川省泸定县城西,横跨大渡河,桥东衔接泸定县城。为铁索悬桥,桥净跨长101.67米,净宽3米,桥面距枯水位14.5米。由13根铁链组成。桥身铁链9根平行系于两岸,上铺木板作为桥面。桥栏左右铁链两根作为扶手。铁链每根重约2.5吨。史载该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历时5年建成。康熙帝御书“泸定桥”三字匾额挂于桥头。今桥东仍立有康熙帝《御制泸定桥碑》,记述建桥始末。建成后成为四川内地通往康藏高原的重要通道。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至此,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冒着枪林弹雨,缘铁索匍匐前进,一举消灭桥头守敌,红军遂过大渡河。毛泽东《长征》诗有“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之句。建国后曾多次维修,近年又建立陈列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泸 定 桥


猜你喜欢

  • 零水

    在今广西兴安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07兴安县: 零水 “在县西南五十里。其地有郁金山,水源出焉,亦南流入漓”。

  • 东征元帅府

    元置,治所在奴儿干城(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右岸特林地方)。明《辽东志》卷9:“奴儿干都司,先名远三万卫,前代无所考,元为东征元帅府。”辖境约当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口一带及萨

  • 白桑

    在今四川康定县西新都桥镇北下柏桑。清康熙四十年(1701)置白桑土百户。

  • 南简州

    唐武德六年 (623) 改简州置,治所在宁浦县 (今广西横县西南七里郁江南岸)。辖境相当今广西横县地。贞观八年 (634) 改为横州。唐武德六年(623年)以简州改名,治宁浦县(今广西横县西南郁江南岸

  • 刘三公庄

    即今山东日照市北三庄镇。《方舆纪要》卷36日照县“夹仓镇”条下:“《志》云,县西七十里有刘三公庄。萧梁时刘勰所居。旧置巡司于此。”

  • 歌罗城

    在今广西苍梧县西南新地镇长盈村城山。《方舆纪要》 卷108苍梧县: 废歌罗城,“ 《志》云: 在府西南六十里。隋开皇中,李贤所筑以屯兵处。久废”。今遗址尚存。

  • 安成

    亦作安城。战国魏邑,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南。《史记·魏世家》:安釐王十一年(前266),信陵君无忌谓魏王曰,“通韩上党于共、甯,使道安成,出入赋之”,即此。古邑名。成,又作城。战国魏邑。在今河南省原阳县西

  • 永川县

    ①南朝宋元嘉十年(433)置,属宋兴郡。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北。北周废。②唐大历十一年(776)置,属昌州。治所即今四川永川市。《寰宇记》卷88永川县:“枕侯溪水,山川阔远,因名永川县。”元至元二十年(

  • 商、周时国。《汉书·地理志》 鲁国薛:“夏车正奚仲所国,后迁于邳。”故又称下邳。故址在今江苏睢陵县西北古邳镇东三里。《左传·昭公元年》:“夏有观、扈,商有姺、邳。”邳即邳国。秦于此置下邳县。(1)古邑

  • 长臂州

    唐天宝前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宝兴县境。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