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水行政区
1913年析保山、云龙两县地置,后属云南腾越道。治所在鲁掌 (即今云南泸水县)。民国 《泸水行政委员区域地志资料》: “因区域全境俱在泸水东西两岸,故以泸水为名。” 时人以怒江亦名泸水,故名。1929年直属云南省。1932年改泸水设治局。
本鲁掌、登埂、卯照、六库、老窝五土司地。1914年改设泸水行政区(县级)。因处怒江(亦名泸水)下游沿岸,故名。行政公署驻鲁掌寨(今云南泸水县鲁掌镇)。1935年改置泸水设治局。
1913年析保山、云龙两县地置,后属云南腾越道。治所在鲁掌 (即今云南泸水县)。民国 《泸水行政委员区域地志资料》: “因区域全境俱在泸水东西两岸,故以泸水为名。” 时人以怒江亦名泸水,故名。1929年直属云南省。1932年改泸水设治局。
本鲁掌、登埂、卯照、六库、老窝五土司地。1914年改设泸水行政区(县级)。因处怒江(亦名泸水)下游沿岸,故名。行政公署驻鲁掌寨(今云南泸水县鲁掌镇)。1935年改置泸水设治局。
即今陕西西安市东北新筑乡。《清 一统志·西安府三》 “灞桥镇” 条下: “又有新住镇,在(咸宁) 县东三十里。亦曰新筑镇。”
①即于延水。今河北西北境之洋河。《山海经·北山经》: 梁渠之山 “修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雁门”。 《水经·㶟水注》: “雁门水又东径大宁郡北,有修水注之,即 《山海经》 所谓修水东流注于雁
清乾隆二十六年 (1761) 改雷波卫置,属叙州府。治所即今四川雷波县。1914年改为雷波县。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裁雷波卫置,治今四川省雷波县。属叙州府。1914年改县。
在今江苏南京市紫金山西南,明孝陵西。廖仲恺 (1877—1925),广东归善 (今惠阳) 人。早年参加同盟会,积极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1925年8月在广州被国民党右派暗杀。原葬广
在今贵州普定县北三岔街。《明史·贵州土司传》:崇祯初,总督朱燮元讨水西,“分遣别将林兆鼎从三岔入”。即此。
即今新疆中部之天山。《元和志》卷40伊州伊吾县:天山“一名白山,一名折罗漫山。在州北一百二十里”。古山名。又称初罗漫山、时罗漫山、白山。即今横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西端伸入中亚的天山山脉。匈奴称
在今江苏邳州市东南。《大金国志》 卷26: 正大四年 (1227),“是时大军长驱而南……国兵于是并力守黄河,保潼关。自黄河洛阳、三门、析津,东至邳州之源雀镇,东西长二千余里,差四行院守御”。
即土尔扈特南中旗。旗府驻地在今青海兴海县西南,后迁今青海海晏县西北。
古为陇水,又作笼水。源出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城西南凤凰山,北流经邹平,至桓台县入小清河。《寰宇记》卷19引《舆地志》说:“齐有孝妇颜文姜事姑孝养,远道取水不以寒暑易心,感得灵泉生于室内。文姜尝以缉笼盖之,
即镇江府内子城。在今江苏镇江市内。《方舆纪要》 卷25镇江府丹徒县 “京口” 条引 《城邑考》: “郡有子城,周六百三十步,即三国吴所筑,内外皆周甃以甓,号铁瓮城。晋郗鉴、王恭镇此,皆更为营缮。南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