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川镇
在今江苏泰兴市东北隅。五代南唐升元二年 (938) 于此置泰兴县。北宋乾德二年 (964) 徙治柴墟镇 (今泰兴市西北口岸镇)。南宋绍兴十四年(1126) 徙治延令村 (今泰兴市)。
在今江苏泰兴市东北隅。五代南唐升元二年 (938) 于此置泰兴县。北宋乾德二年 (964) 徙治柴墟镇 (今泰兴市西北口岸镇)。南宋绍兴十四年(1126) 徙治延令村 (今泰兴市)。
①南朝梁置,为岳阳郡治。治所在今湖南汨罗县东北长乐镇。隋废入湘阴县。②隋大业二年 (606) 改安泽县置,属临汾郡。治所即今山西古县。唐属晋州,武德二年 (619) 移治今古县东南三十里旧县镇。贞观六
①在今河北滦县南五里。《方舆纪要》 卷17滦州: 岩山 “状如虎踞,其东绝壁百仞。有洞十八,其三洞最大而深,在绝壁间,攀援莫上,下有石桥,一郡水口也”。②一名龙山。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宋书·符瑞志》
亦作沿边溪洞宣慰使司。元至元二十八年 (1291) 置,属四川行省。后隶湖广行省。治所在播州军民安抚司 (今贵州遵义市)。辖境相当今大半个贵州省。后废。元置,治今贵州省遵义市。后废。
又名甲水、夹河。在今湖北郧西县西之金钱河。《寰宇记》卷141上津县:吉水“在县北七十里。源出石城山西汉水侧石臼中,色白而味甘,每上已与端午日,远近咸臻,饮之治冷疾”。《明史·地理志》 上津县:“又有吉
亦作林榆山、临余山。又名马坡头。在今河北抚宁县东三十里。《寰宇记》 卷70卢龙县: “临余山本名临渝山,音讹为余。有关。” 《明一统志》 卷5永平府: 临渝山 “在抚宁县境。峰峦崛起,高千余仞,下临渝
①即今江西寻乌县东南大望山。《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长宁县:大帽山在“县南二百里,与广东程乡、平远、和平、兴宁、龙川等县接壤。山绵亘数百里。中有老虎隘,林木深阻,鸟道三十里,群盗窟其间,多历年所。《志
辽统和中置,属川州。治所在今辽宁北票市东北黑城子镇。金属兴中府。元废。古县名。辽统和中置,治今辽宁省北票市东北。属川州。元废。
辽置,为辽州治。治所在今辽宁新民市东北五十八里辽滨塔村。金属沈州。元废。古县名。辽置,治今辽宁省新民市东北辽滨塔村。为辽州治。元废。
在今湖南花垣县东南。《清史稿·高宗本纪》: 乾隆六十年 (1795) 石三保苗族义军 “陷永绥厅鸦酉寨, 镇镇总兵明安图等死之”。
在今四川越西县东普雄河岸。《清史稿·四川土司传》: 同治年间,越嶲彝民起事,周达武率兵镇压,“进驻保安,攻降浴马里、阿波落、跑马坪、燕麦厂,遂克普雄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