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阳郡
北魏太和十一年 (487) 置,属瀛州。治所在浮阳县 (今河北沧县东南旧州镇)。辖境相当今河北沧州、沧县、黄骅、海兴、盐山等市县地。隋开皇初废。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析渤海、章武郡地置,治浮阳县(今河北沧县东南东关)。辖境相当今河北省盐山、孟村、海兴、黄骅、沧州等市县及青县部分地。隋开皇初省。
北魏太和十一年 (487) 置,属瀛州。治所在浮阳县 (今河北沧县东南旧州镇)。辖境相当今河北沧州、沧县、黄骅、海兴、盐山等市县地。隋开皇初废。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析渤海、章武郡地置,治浮阳县(今河北沧县东南东关)。辖境相当今河北省盐山、孟村、海兴、黄骅、沧州等市县及青县部分地。隋开皇初省。
即今山东阳谷县东南张秋镇。《方舆纪要》卷33东阿县“安平镇”条载:“五代周显德初,河决杨刘,遣宰相李谷治堤, 自杨刘抵张秋口, 即此。”北宋置景德镇。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置都水分监治此。俗仍谓之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改邛部长官司置,属宁远府。治所在今四川越西县北新民镇古城。五十二年(1713)复改为长官司。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改邛部长官司置,治今四川省越西县东北。五十二年复改为长
在今湖南临湘市东北。《舆地纪胜》卷69引《岳阳志》云:“在巴陵北。山实峻极,上有雷洞,有石门之洞,山瑶居之, 自耕而食, 自织而衣。”《方舆纪要》卷77岳州府临湘县:龙窖山在“县(治今岳阳市东北陆城镇
南宋绍兴二年(1132)置,属长溪县。即今福建福安市南白沙。
在今山东临沂市东北。《梁书·武帝本纪》: 普通五年 (524),“扫虏将军彭宝孙克琅邪。甲申,又克亶丘城”。《方舆纪要》 卷33沂州作 “亶丘戍”。
即吉多铺。今湖南花垣县西南五十七里吉卫镇。旧为永绥厅治。
即龙鹄山。在今四川丹棱县北。《寰宇记》卷74丹棱县:龙鹤山,“《华阳国志》云:丹棱县西北十五里有龙鹤山”。《元丰九域志》卷7:丹棱县“有龙鹤山”。
在今山西孝义县北二十里。《魏书·地形志》 显州真君郡:“天平中置,治东多城。”在今山西省孝义市北。北魏天平中置真君郡治此。
辽圣宗陵。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索博日嘎苏木白塔子西北二十余里处。兴宗景福元年(1031)于永庆陵之南置庆州。《辽史·地理志》 庆州:“庆云山,本黑岭也。圣宗驻跸,爱羡曰:吾万岁后当葬此。兴宗遵遗命,建
亦作葭明水。即今甘肃、四川交界之白龙江下游,为嘉陵江支流。流经秦汉葭萌县 (今四川广元市西南) 北,称葭萌水。《资治通鉴》: 南朝宋元嘉十一年 (434),“置戍于葭萌水”。胡三省注引《水经注》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