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涟水县

涟水县

隋开皇五年(585) 改襄贲县置,属海州。治所即今江苏涟水县。《元和志》 卷9涟水县: “因县界有涟水,故名。” 大业初属东海郡。唐武德四年(621) 为涟州治。贞观元年 (627) 改属泗州。五代周显德三年 (956) 复为涟州治。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 为涟水军治。景定元年 (1260) 为安东州治。元废。1914年又改安东县为涟水县,属江苏淮扬道。1927年直属江苏省。


在江苏省中部偏北。属淮安市。面积1676平方千米。人口103.9万。辖18镇、2乡。县人民政府驻涟城镇。县名以境内河流涟水(已湮没)得名。《元和郡县志》泗州涟水县:“因县界有涟水,故名。”西汉置淮浦县,治今县西,属临淮郡。东汉属下邳国。晋属广陵郡。南朝宋置襄贲县(治今县北)。隋开皇五年(585年)改襄贲县为涟水县,治今址。唐武德四年(621年)于县置涟州,境北分置金城县于襄贲县故址。贞观八年(634年)州废,省金城县,属泗州。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于县置涟水军。以后军、县屡易。金皇统二年(1142年)为涟水县,属海州。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属宝应州,端平元年(1234年)复涟水军,景定元年(1260年)改为安东州。元省涟水县入州,属淮安路。明洪武初废州为安东县,属淮安府。清因之。1914年因与奉天省(今辽宁省)安东县(今丹东市)同名,复称涟水县,属淮扬道。1927年直属江苏省。1940年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属淮海区。1941年以盐河为界,设涟东、涟水两县,分属盐阜、淮海两区。1950年两县合并,仍称涟水县,属淮阴专区。1970年属淮阴地区。1983年属淮阴市,2000年淮阴市改名淮安市。地处徐淮黄泛平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盐河纵贯全境。属南温带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稻、棉花、油菜籽、花生为主。产淡水鱼、蚕茧。工业有酿酒、化学、纺织、建材、机械、电子等。特产高沟曲酒。境西南部地下蕴藏有优质饮用矿泉水。宁连、沭陈、淮涟六、淮高灌、涟头等公路经此。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月塔、五岛公园、笪巷古遗址、三里墩西汉古墓遗址、米公洗墨池、嵇安墓、涟水战役纪念碑等。


猜你喜欢

  • 风吹垭

    在今湖北恩施市西门外。1942-1945年叶挺将军被国民党反动派囚禁于此。

  • 阳泉水

    ①又名芦河。即今山西阳城县北芦苇河。《水经·沁水注》:阳泉水“出鹿台山, 山上有水,渊而不流,其水东径阳陵城南,……水历嶕峣山东,下与黑岭台合”。②即今安徽霍邱县西泉河。《水经·決水注》:“決水又北,

  • 中茅峰

    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南茅山。宋《景定建康志》卷17:中茅峰“在积金山北,其侧有泉,色赤而有味。《真诰》云:饮之延年,山下之民率皆眉寿而无疫”。明弘治《句容县志》卷4:中茅峰“即三茅君所居”。

  • 巴音

    即今新疆和静县东巴音。1945—1949年在此置荛鲁都斯县。

  • 渔翁岛

    又名西屿。在今台湾省澎湖县西。为澎湖群岛第二大岛。连横 《台湾通史 ·开辟纪》: 明天启二年 (1622),荷兰船舰至澎湖,“复于风柜尾、金龟头、嵵里白沙、渔翁诸岛,各造炮台,以防守海道”。

  • 赵宅镇

    北宋置,属将陵县。在今山东德州市东北。

  • 甸沙关

    一名河沙关。明置,属会川卫。在今四川会理县北一百六十里云甸乡北。《明史·地理志》 会川卫:“北有甸沙关,接建昌卫界。”

  • 屈部

    宋大理国部落之一。居住于葛鲁城一带,属建昌府。在今四川德昌县南。《元史·地理志》 昌州: “初,乌蛮阿曲之裔寖强,用祖名为屈部。其孙乌则,至元九年内附。十二年改本部为州,兼领普济、威龙,隶定昌路。”大

  • 虎溪镇

    在今四川梁平县西北四十里。明置巡司于此。在重庆市沙坪坝区西部。面积27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虎溪场,人口 1200。相传境内小河旁山岗形状如虎饮水,取名虎溪河,后在此建场,故名。原为巴县

  • 大南关

    即镇南关。今广西凭祥市西南四十五里友谊关。《明史·地理志》 凭祥州:“南有镇南关,一名大南关,即界首关也。”见“友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