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口关
唐置,在今河北霸州市东五十里信安镇。五代晋入契丹,周世宗六年 (959) 收复,复置淤口寨,与益津、瓦桥合称三关。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 于此置破虏军。
唐置,在今河北省霸州市东信安镇。五代晋初地入契丹。周显德六年(959年)收复其地,设淤口寨。与瓦桥关、益津关合称三关,为北宋边防要地。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升为破虏军。
唐置,在今河北霸州市东五十里信安镇。五代晋入契丹,周世宗六年 (959) 收复,复置淤口寨,与益津、瓦桥合称三关。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 于此置破虏军。
唐置,在今河北省霸州市东信安镇。五代晋初地入契丹。周显德六年(959年)收复其地,设淤口寨。与瓦桥关、益津关合称三关,为北宋边防要地。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升为破虏军。
即今贵州惠水县西南三都镇。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3定番州:场市有“三都”。三都,系布依语音译,意为三处堵水的地方。涟江至此形成三道水塘,故名。
在今山东胶南市东北。明洪武八年(1375) 于此置巡司,属胶州。清雍正十二年 (1734)裁。古镇名。在今山东省胶南市北。明洪武八年(1375年)置巡检司,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废。后又称逢猛铺。
一名溳山。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南一百二十里,接钟祥市及京山县界。《水经·溳水注》:溳水出大洪山,“山在随郡之西南、竟陵之东北,盘基所跨,广圆一百余里,峰曰悬钩,处平原众阜之中,为诸岭之秀。山下有石门,夹鄣
在今云南瑞丽市南境外的硔卯。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云南巡抚陈用宾筑,为腾越八关之一。清季中英勘定滇缅边界时,被划入缅甸。在今云南省瑞丽市南边界外缅甸境内景养。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置。与天马
亦名野河。即今河北南部槐河、北沙河。源于今河北赞皇县西南,经元氏、高邑、赵县至宁晋县南注入宁晋泊。《元和志》 卷17赵州平棘县: “槐水,一名白沟河,南去县 (按: 平棘县即今赵县) 二十五里。” 《
在今四川美姑县境,为金沙江支流。《清史稿·四川土司传》: 宣统元年 (1909) 用兵凉山,“西南由美姑河至雷波,辟雷宁通道四百余里,驻兵守护,以通商旅”。金沙江支流。在四川省南部。源于美姑县西北阿米
明置,属长乐县。在今福建长乐市东北,为沿海要地。《方舆纪要》 卷96福州府长乐县: 黄崎寨在 “县东北四十余里。《志》 云,县有仙崎寨、广石寨、东山寨,与黄崎为把截四寨”。明置,在今福建省长乐市东北。
在今浙江绍兴市南街洋河弄,为南宋越中著名园林。以南宋诗人陆游曾游此园并有《钗头凤》词和《沈园》诗而负盛名。历史事实是这样的,陆游初娶唐琬,伉俪甚得,但不悦于陆母,被迫离异,改适赵士程,游亦另娶。绍兴二
在今四川内江市西南白马镇附近。《方舆纪要》 卷67内江县: 黄市井 “在县西南二十里。产盐。宋志云: 内江有六十六盐井,此其一也。今有黄市井盐课司”。古盐井遗址尚存。
①在今福建罗源县西。《方舆纪要》 卷96罗源县: 罗川 “在县城西。源出县西境蒋山,接金钟潭,流经四明山下,合四明溪。又南流分三派,曰中溪、曰南溪、曰后张溪,流经松崎山,达于海。亦谓之松崎江”。②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