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淤黄河

淤黄河

明至清中叶黄河故道。南宋建炎二年(1128) 东京留守杜充藉口抗金,在李固渡 (今河南滑县西南) 以西,扒堤决河东流,至今山东巨野、嘉祥一带夺泗入淮。此后,河道不断南移,自开封、商丘、徐州由泗入淮,明万历初,潘季驯治河,功成,遂将金元以来黄河东出徐州由泗夺淮的主流固定下来。故道自今河南开封市北,东南流经商丘市、江苏徐州市、淮阴市,东至淮滨县西北入海。清咸丰五年 (1855) 河决铜瓦厢 (今河南兰考县境,已坍入河中) 改道东流,此河遂淤,人称淤黄河。


即“废黄河”。


猜你喜欢

  • 下桥大河

    在今云南曲靖市南。《方舆纪要》卷114越州卫:下桥大河“在卫(治今市东南越州镇)西五十里。曲靖府境之水及龙潭河水合流而下,汇为大河,南注于南盘江”。

  • 万家堤

    即今河北大名县东北二十五里万堤镇。明正德《大名府志》卷1:元城县有万家堤集。

  • 千秋关

    ①在今安徽宁国县东南一百二十里千秋岭上。南宋初置,以为临安藩卫。《宋史·高宗纪二》:南宋建炎三年(1129)二月,“分命浙西监司等官,募土豪守千秋、垂脚、襄阳诸岭,以扼宣、常诸州险要”。②在今浙江临安

  • 朝阳营

    清乾隆间置,即今辽宁朝阳县南六家子镇。民国 《朝阳县志》 卷5: “朝阳营守备署,在县南一百六十里六家子,乾隆三十九年设。”

  • 江东桥

    宋建,即今福建龙海市北江东桥。《方舆纪要》卷99漳州府:江东桥“在府东。即虎渡桥也。江东驿置于此”。

  • 淮安州

    南宋端平元年 (1234) 改淮安军置,治所在淮安县 (今江苏淮安市)。辖境相当今江苏淮安、宝应、盐城、建湖等市县地。元至元二十年 (1283)升为淮安路。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改淮安军置,治淮安

  • 祢水

    在今山东菏泽市西南二十里。《诗经·邶风 ·泉水》: “饮饯于祢。” 即此。一名大祢沟。又名冤水,汉冤句县以此名。今湮。

  • 荆亭戍

    又名荆亭城。在今安徽颍上县西南六十里。《宋书· 刘勔传》: 泰始五年 (469),汝阴太守杨文苌 “又频破虏 (指魏军) 于荆亭及戍西”。《魏书· 地形志》: 汝阴、义阳二郡宋县 “有荆亭城”。

  • 重泉县

    秦置,属内史。治所即今陕西蒲城县东南五十里重泉村。西汉属左冯翊。三国魏属冯翊郡。西晋后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陕西省蒲城县东南重泉村,属左冯翊。西晋后废。

  • 百丈龙滩

    即今江西龙南县北龙头滩。《清一统志·赣州府一》:龙头滩“在龙南县北三十里。三江水所经,即古百丈龙滩也。滩高水急,乱石离立,且两崖峭壁,中有龙湫,凡舟行至此,必移所载于岸,空舟方济。明万历四年,知县王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