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温水

温水

①又名温河。在今河北抚宁县东五十里。《水经·濡水注》: 温水 “出肥如城北,西流注于玄水”。《方舆纪要》 卷17抚宁县: 温河 “源出口外孤石峪,旁有温泉堡,裂头诸山之水汇流于此,分为二支,西曰汤河,东曰张果老河,下流复合,而入于海”。

②即今四川西昌市北七十里热水河。《水经·若水注》: “又有温水, 冬夏常热, 其源可鸡豚,下汤沐洗,能治宿疾。昔李骧败李流于温水是也。”《元和志》 卷32苏祁县: 温水 “出县东平地二十一里”。

③即今贵州绥阳县西洛安江。《水经· 延江水注》: “ (鄨) 县有鄨水,出鄨邑西不狼山,东与温水合。温水一曰暖水,出犍为符县,而南入黚水。”《水经注疏》 谓即今合湘江之洪江。

④即今云南东部及贵州、广西间之南盘江。汉至南朝称温水。《汉书·地理志》: 迷水 “东至谈稿入温”,桥水 “东至毋单入温”。“温水东至广郁入郁,过郡二,行五百六十里”。


古水名。(1)即今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之南盘江。《汉书·地理志》牂柯郡镡封县:“温水东至广郁,入郁。”《水经注·温水》:“温水出牂柯夜郎县,东至郁林广郁县为郁水。”详“南盘江”。(2)又称温泉穴(《华阳国志·蜀志》)。即今四川省西昌市北热水河。《太平御览》引《华阳国志》:邛都县(今四川西昌市东南)“有温水,冬夏常热,其源可汤鸡豚,下流澡洗,治宿病”。《晋书·王逊传》:“越嶲太守李钊为李雄所执,自蜀逃归,逊复以钊为越嶲太守。李雄遣李骧、任回攻钊,钊自南秦与汉嘉太守王载共距之,战于温水,钊败绩”,即此。


猜你喜欢

  • 勿斯里国

    或译作密徐篱、迷思耳、密昔儿、密乞儿、米昔儿、密思儿。即今非洲之埃及。南宋赵汝适《诸蕃志》卷上:“勿斯里国属白达国节制。……管下一十六州,周回六十余程。”《明史·西域传四》:“米昔儿一名密思儿。永乐中

  • 沛公垒

    在今河南汝州市东北。《方舆纪要》卷51汝州:沛公垒“在州东北大刘山南。汉高入关时驻此。世祖西征,亦尝驻焉。故山有大刘、小刘之称”。

  • 瓦述长垣长官司

    清雍正七年(1729)置,属里塘宣抚司。治所在今四川理塘县西北。后废。

  • 苏木岭

    在今浙江新昌县东北。《方舆纪要》卷92绍兴府新昌县:苏木岭“在县东北九十里。五季时刘万户、董彦光破冯辅卿于此。一名松木岭”。

  • 龙藏嶂

    在今广东蕉岭县南。《方舆纪要》卷103镇平县:龙藏嶂“在县南二十里。峰峦高耸,若龙之腾空”。

  • 黄圃镇

    ①在今江西宜春市西北黄圃山南麓。《清一统志 · 袁州府》: 黄圃镇巡司 “在宜春县西一百里。明洪武初置巡司,今因之”。镇南有太平关。②即今广东乐昌市西北罗圃镇。洪武初置巡司于此。清顺治十四年 (165

  • 石牌市

    即今湖北钟祥市西南石牌镇。《清一统志·安陆府》:石牌市,“县丞分驻于此,兼管水利事”。

  • 珠池县

    唐贞观六年 (632) 置,属越州。治所在今广西北海市境。八年 (634) 属廉州,十二年(638) 废。古县名。唐贞观六年(632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南。属越州(后改为廉州)。贞观十二年

  • 太平

    在今海南省屯昌县南。清雍正八年(1730)移青安巡司于此,改名太平巡司。(1)古地名。在今海南省屯昌县南。清雍正八年(1730年)移青安巡检司于此,改太平巡检司。(2)集镇名。(1)在浙江省嵊州市西南

  • 汪洋店

    即今湖北大悟县东十八里汪洋乡。旧属孝感县。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孝感县东北有汪洋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