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洪水
即今江西会昌县北贡水。《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会昌县: 湘洪水在 “县北五里。上流合绵、湘两江,西北入雩都县界。其深莫测,怪石参差,舟行甚艰”。《清一统志·赣州府一》 “湘水” 条下: 湘水 “又西北过龙石,合贡水为湘洪水”。
即今江西会昌县北贡水。《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会昌县: 湘洪水在 “县北五里。上流合绵、湘两江,西北入雩都县界。其深莫测,怪石参差,舟行甚艰”。《清一统志·赣州府一》 “湘水” 条下: 湘水 “又西北过龙石,合贡水为湘洪水”。
即今湖南安仁县南五十里龙海乡。为县南要隘。清同治《安仁县志》:“咸丰间,湖南巡抚骆秉章迭委道员王保生、刘长佑、刘坤一 、布政使司萧启江驻防于此。”以御太平军。
即今江西崇义县西北杰坝乡。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8: 崇义县西北有杰坝墟。
蒙古宪宗七年(1257)改怀、孟二州置,属中书省。治所在河内县(今河南沁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北,修武、武陟两县以西地区。元延祐六年(1319)改为怀庆路。蒙古宪宗七年(1257年)以孟、怀二州
来化镇之讹。即今陕西渭南市东北六十里来化镇村。《金史·地理志》 误作 “素化镇”。
即今四川乐山市东南辉山镇。清嘉庆《犍为县志》卷2:灰山井场在“县东北八十里。通乐山”。
古代中国中原地区对西域交通的主要道路之一。《汉书·西域传》: “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 从玉门关和阳关 (今甘肃敦煌市西)
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镇北白龙江注入嘉陵江处。《舆地纪胜》 卷184利州: 桔柏津 “在昭化县。杜甫诗云: 青冥寒江渡,驾竹为长桥。今昭化驿有古柏,土人以桔柏名之”。历为秦入蜀之重要津渡。《资治通鉴》
清置,属开州。即今河南濮阳县西南五十二里两门镇。
即今贵州六枝特区西北岩脚镇。旧属郎岱县,有把总防守。
①唐武德七年 (624) 改米州置,治所在高安县 (今江西高安县)。以地产筠篁得名。八年 (625) 州废。五代南唐保大十年 (952) 复置。辖境当今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万载、清江等县地。北宋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