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湟水

湟水

①在今河南巩义市西。《续汉书 ·郡国志》:河南尹巩县 “有湟水”。《水经·洛水注》: “洛水又东,浊水注之。即古湟水也。”

②即洭水。今广东连州市东南连江。《汉书·西南夷传》: 元鼎五年 (前112) 秋,“卫尉路博德为伏波将军,出桂林,下湟水”,即此。

③又名洛都水、乐都水、西宁河。在今青海省东部,为黄河上游支流。源出今海晏县西北包呼图山,东南流经西宁市,至甘肃兰州市西达家川入黄河。长349公里。《汉书· 地理志》 金城郡临羌: “北则湟水所出,东至允吾入河。” 《清一统志 ·青海厄鲁特》 引 《册说》 曰: “西川河源出西塞外海夷部落,东流由石峡入境,至卫西北,受北川水。又东合南川河而经城北,名西宁河。又至卫东北受沙塘川水,又东南径碾伯堡名湟河,又东南接庄浪所界,合西大通河,又东合庄浪河,又东南至兰州西南入黄河。”


(1)古水名。(1)在今河南省巩义市东南。《续汉书·郡国志》:河南尹巩县有湟水。《水经注·洛水》:洛水又东,浊水注之,即湟水也。(2)即“洭水”。(2)今水名。黄河上游支流。在青海省东部。《汉书·地理志》:“北则湟水所出,东至允吾入河。”源出海晏县包呼图山,上源有南北两支,在海晏县境内汇合后始称湟水,东南流经西宁市,到甘肃省兰州市西达家川入黄河。长374千米,流域面积3.29万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大通河等。上游河谷呈串珠状,下游宽阔。富水力资源和灌溉之利。沿河为青海省主要农业区。建有东大滩等水库。流域内自然资源丰富,多野生药材和野生动物。


猜你喜欢

  • 巴中驿

    在今四川巫山县东月池乡南小桥。《方舆纪要》卷69巫山县:巴中驿“在县东八十里。《志》云:巫山陆路至巴东百八十里,鸟道崎岖,行者苦之。万历三年改小桥公馆建巴中驿, 巴、巫二郡之民,始免疲困”。

  • 扶阳县

    ①西汉置,属沛郡。治所在今安徽萧县西南六十五里。本始二年(前72)改为扶阳侯国。东汉复改为扶阳县。寻废。《后汉书·盖延传》:建武二年(26),盖延伐刘永,“拔薛,斩其鲁郡太守,而彭城、扶阳、杼秋、萧皆

  • 玄菟郡

    西汉元封三年(前108)置,治所在沃沮县(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始元五年(前82)移治高句骊县(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兴京老城附近)。辖境相当今朝鲜狼林山、清川江以西,辽宁宽甸、清原二满族自治县以东,北

  • 清渊县

    西汉置,属魏郡。治所在今河北馆陶县西北清阳城。三国魏属阳平郡。《资治通鉴》: 西晋永嘉元年 (307),“苟晞击汲桑于东武阳,大破之。桑退保清渊”,即此。北魏移今山东冠县东北清水镇。北齐属清河郡。隋初

  • 坰泽

    在今山东曲阜市东九里。《方舆纪要》 卷32曲阜县: 坰泽 “即鲁僖公牧马处。俗名连泉泽”。

  • 发库门

    清置,为柳条边门之一。即今辽宁法库县(法库镇)。《清一统志·奉天府二》:发库边门“在开原县西北,西至彰武台边门一百二十里”。

  • 周公河

    即今四川雅安市南之雅安河。《明史·地理志》 雅州: “东有蔡山,一名周公山,其下有经水,一名周公水。” 《方舆纪要》 卷72雅州: “沫水”条下: “周公水在州东四里。源出荣经县瓦屋山,流经周公山,因

  • 梅花隘

    在今广东翁源县东。《方舆纪要》 卷102翁源县: 梅花隘 “在县东南百二十里,亦接河源县境”。

  • 洣泉

    在今湖南炎陵县东。为洣水上游。《水经·洣水注》: 洣水 “西北流径茶陵县之南”。赵一清释曰: “ 《名胜志》 衡州府酃县下云,洣水源出洣泉。注 《水经》 云: “泉不常见,遇邑政清明,年谷丰稔,其泉淅

  • 静难镇

    在今陕西绥德县西。《资治通鉴》: 唐武德九年 (626) 三月,“壬寅,梁师都寇边,陷静难镇”。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