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角
即今广东台山市南,大同河入海处。《清一统志·广州府一》: 泥涌河 (今大同河) “源出百峰山,西南至广海卫烽火角入海”。
在今广东省台山市广海镇东。清设广海营把总防守。
即今广东台山市南,大同河入海处。《清一统志·广州府一》: 泥涌河 (今大同河) “源出百峰山,西南至广海卫烽火角入海”。
在今广东省台山市广海镇东。清设广海营把总防守。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位于安渡滩东北方。实为一断续的环礁,东西长约34公里,包括二角礁、浪口礁和线头礁等。中国渔民向称深筐,意为礁湖水很深。1935年公布名称为调查礁。1947年改名榆亚暗沙。
即今广西柳城县东南东泉镇。明、清置巡司于此。(1)在山西省平遥县中东部。面积137.8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东泉,人口 4260。因位于一泉水东侧,故名。1949年属平遥县五区。1953
明置,属定辽右卫。即今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南草河城镇。《方舆纪要》 卷37辽东都司 “甜水堡” 条下: “又南八十里曰草河堡。” 民国 《奉天通志》 卷82凤城县: “草河自本溪东南流至县治北一百二十里
明中叶后称台湾为东番,意谓在祖国大陆的东方番族聚居之地。陈第著有《东番记》。明中叶后称今台湾土著为“东番”,推衍为指台湾全岛,意即“福建东域番族聚居之地”。明陈第有《东番记》,张燮《东西洋考》有《东番
在今广西灵川县东北。《明一统志》卷83桂林府:千秋峰“在灵川县东北。独立耸秀,俗呼为文笔峰”。《方舆纪要》卷107灵川县:千秋峰“下有峡,通大江,亦曰千秋峡。《志》云:千秋峡丛山列拥,亦名笔峡”。
即今云南腾冲、盈江县境之槟榔江。元代称阿昔江。《元书·寰宇志》:“镇西路, 蛮曰干额,有阿昔江自腾冲来,下流合阿禾江,南至缅入海。”
在今四川仁寿县城东。《舆地纪胜》卷150隆州:乐道园“在州东凤门外。城中游赏惟此独盛。文与可有诗”。为宋丞相何㮚读书处。
在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东南。《清一统志·乌喇特》:东德尔山“在旗(治所在今包头市西哈德门村)西北一百二十里”。
①西晋太康元年 (280) 改海阳县置,属新安郡。治所在万岁山 (即今安徽休宁县东十里万安镇)。南朝梁承圣中置新宁郡治此。陈仍属新安郡。隋开皇九年 (589) 为歙州治。十八年 (598) 改名休宁县
唐置,在今广西桂林市东北五里。唐柳宗元 《桂林北望秦驿手开竹径至钓矶留待徐容州》 诗云: “幽径为谁开,美人城北来。王程傥余暇,一上子陵台。” 北宋改为桂林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