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父城县

父城县

西汉置,属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宝丰县东三十六里古城村。西晋属襄城郡。东晋废。


古县名。本春秋楚父城邑,西汉置县,治今河南省襄城县西。属颍川郡。《后汉书·光武帝纪》:更始元年(23年),“光武因复徇下颍阳,会伯升为更始所害,光武自父城驰诣宛谢”,即此。西晋属襄城郡。东晋后废。


猜你喜欢

  • 乌角关

    明置,属宁番卫。在今四川冕宁县南。《明一统志》卷73四川行都司:乌角关“在宁番卫城南五十里”。

  • 大定山

    在今四川犍为县西一里。《清一统志·嘉定府一》:大定山“壁立环抱,俨若列屏。一名翠屏山”。

  • 长道郡

    西魏废帝改天水郡置,治所在长道县(今甘肃西和县北长道镇)。辖境相当今甘肃礼县、西和两县北部地。北周废。西魏废帝改南天水郡置,治水南县(今甘肃西和县北长道)。辖境相当今甘肃省礼县、西和二县北部地区。北周

  • 弓川寨

    即弓门寨。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东南恭门乡。《资治通鉴》:五代汉乾祐元年(948)十二月,“韩保贞闻安思谦去,亦退保弓川寨”。

  • 谷昌县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置,属益州郡。治所在今云南昆明市东十余里。《华阳国志·南中志》:“汉武帝将军郭昌讨夷,平之,因名郭昌以威夷,孝章(原文误, 应为宣)时改为谷昌也。”刘琳《华阳国志校注》:“谷昌

  • 通海河

    即今广东兴宁市西兴宁河。《方舆纪要》卷103兴宁县: 通海河 “在县城西。合吴田溪、西溪、东溪、许陂溪、凉溪、洋步溪、远安溪、通海桥溪、黄田溪、笃陂溪、汤口溪、淡坑溪十二溪之水,汇于城西,是为水口。又

  • 花甲寺

    在今安徽萧县东南二十八里。村中有清泉寺。相传元末华云隐居于此,故名华家寺。后讹为华甲寺。此地发现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

  • 海会寺

    ①即今北京市丰台东二十二里海慧寺。明嘉靖十四年 (1535) 建。清 《日下旧闻考》 卷90:“海会寺,穆宗受釐之地。万历增修,极其宏丽,今则零落无存矣。”②在今山西阳城县东三十里大桥村。《清一统志·

  • 海岙 (嶴) 镇

    即梅岙镇。今浙江三门县东南梅岙。《清一统志·台州府》: 海岙镇 “在宁海县南百里。旧置铁场于此,今有兵防守”。

  • 马山砦

    在今湖南汝城县东南百余里万山中。《方舆纪要》卷82桂阳县:马山砦“正德十二年,官军讨乌春山贼,贼首龚福全遁保马山禾仓石寨,官军进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