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江
即西汉水。在今甘肃省南部。《明一统志》卷34汉中府: “犀牛江在略阳县西北 一百二十里,自阶州东流入嘉陵江。” 清康熙 《巩昌府志》 卷5: 漾水 “源出嶓, 流至礼县, 名长道河。 至阶州泰石山,名犀牛江”。乾隆 《甘肃通志》 卷7: “嘉陵江,今俗名犀牛江。”
即“西汉水”。
即西汉水。在今甘肃省南部。《明一统志》卷34汉中府: “犀牛江在略阳县西北 一百二十里,自阶州东流入嘉陵江。” 清康熙 《巩昌府志》 卷5: 漾水 “源出嶓, 流至礼县, 名长道河。 至阶州泰石山,名犀牛江”。乾隆 《甘肃通志》 卷7: “嘉陵江,今俗名犀牛江。”
即“西汉水”。
又作黄蘖山。在今江西新干县西。《寰宇记》 卷109吉州新淦县: 黄檗山 “在县南 (西) 二十里。唐权载之有 《黄檗馆遇雨》 诗”。《方舆纪要》 卷87临江府新淦县: 黄蘖山 “在县西二十里,临江。县
①西魏置,属蔚州。北周废。隋仁寿二年(602)复置,属庆州。治所在今甘肃华池县东南东华池村东北二里。《元和志》卷3华池县:“因县西华池水为名。”大业元年(605)移治东华池。十三年(617)废。唐武德
①亦名柤浦。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区西清凉山南。晋左思 《吴都赋》: “横塘查下,邑屋隆夸。”刘渊林注曰: “查下,查浦。在横塘西,隔内江,自山头南二十里,至查浦。” 《晋书·陶侃传》: “诸将请于查浦筑
明置,属黔江县。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六十里白石乡。
①战国韩置,秦、汉治所在长子县(今山西长子县西南)。辖境相当今山西长治、晋城、和顺、左权、榆社、武乡、沁县、沁源、沁水、襄垣、黎城、安泽、屯留、潞城、长子、壶关、平顺、高平、陵川、阳城等县市地。东汉末
在今河南开封市。《方舆纪要》卷47开封府祥符县“汴故宫”条载:“龙德宫在城内西北隅。宋徽宗潜邸也。即位后广之,易今名。”
故道自今河南开封市东北分狼汤渠水东流,至今商丘市北,下接获水。《水经·汳水》:“汳水出阴沟于浚仪县北,又东至梁郡蒙县,为获水。”自晋以后被认为是汴河的下流。“汳”名遂废弃不用,通称汴河或汴渠。古水名。
即今四川梓潼、盐亭、射洪等县境之潼江、梓江。《水经· 梓潼水》: “梓潼水出其县北界,西南入于涪,又西南至小广魏南入于垫江。”
清光绪二十一年 (1895) 置,属湖南省。治所在今湖南南县东南二十里乌嘴。光绪二十三年 (1897) 迁治九都 (今南县治)。1913年改为南县。
在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崖城镇西保港镇。明正德 《琼台志》 卷6崖州: 保平港 “在州 (治今崖城镇) 西五里。水自五指流经后河,至此会潮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