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戎
古族名。古戎人的一支。亦作畎戎、畎夷、昆夷、绲夷等。殷周时,游牧于泾、渭流域(今陕西彬县、岐山一带),是殷周西边的劲敌。《史记·周本纪》:“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吾闻犬戎树敦,率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王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公元前771年,犬戎联合申侯攻杀幽王,迫使周室东迁。春秋以后,一部分北迁,一部分逐渐与邻族融合。
古族名。古戎人的一支。亦作畎戎、畎夷、昆夷、绲夷等。殷周时,游牧于泾、渭流域(今陕西彬县、岐山一带),是殷周西边的劲敌。《史记·周本纪》:“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吾闻犬戎树敦,率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王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公元前771年,犬戎联合申侯攻杀幽王,迫使周室东迁。春秋以后,一部分北迁,一部分逐渐与邻族融合。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西汉扬雄《蜀都赋》:“五屼参差。”西晋左思《蜀都赋》:“蹑五屼之蹇浐。”刘逵注:“五屼,山名也。一山有五重,在越巂,当犍为南安县之南也。”皆指此。
即今安徽宿松县南长江滨之汇口乡。明设巡司于此。清嘉庆时裁。
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西岸锡卡契对岸。清属三姓副都统。《乾隆内府舆图》: 黑龙江下游西岸有 “卓尔必噶山”。光绪《吉林通志》 卷17: 混同江北岸,东至海滨旧噶珊有“卓尔必”。咸丰年间
①隋末置,治所在今江苏盐城市。唐武德七年 (624) 废。②唐永徽二年 (651) 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邛崃山附近地区。后废。隋末置,治今江苏省盐城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盐城市和建
元初改巩昌府置,属陕西行省。治所在陇西县(今甘肃陇西县)。辖境相当今甘肃陇西、漳县、通渭、武山,甘谷等县地。明洪武三年(1370)复为巩昌府。元初改巩昌府置,治陇西县(今属甘肃)。为巩昌都总帅府治。辖
①北周闵帝元年(557)分蓝田县地于白鹿原上置,属蓝田郡。治所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十一里。建德二年(573)废。唐武德二年(619)复置,属雍州,移治今蓝田县西南三十二里石门村。次年改名宁民县。②五代梁开
即朝那县。 在今宁夏彭阳县西古城乡。《史记·封禅书》: “湫渊, 祠朝 。”
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五里。《方舆纪要》卷32邹县“距越山” 条下: 接舆山 “以山形如两车相接也”。
在今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南。《清一统志·青海厄鲁特》:托礼岭“在洮州卫边外洮河发源处,即西倾山之脊。岭最高大,其上平坦,草木茂盛”。
一名柳边堰。在今陕西勉县东南。《宋史·河渠志五》:“兴元府山河堰灌溉甚广,世传为汉萧何所作。嘉祐中,提举常平史炤奏上堰法,获降敕书,刻石堰上。中兴以来,户口凋疏,堰事荒废,累曾修葺,旋即决坏。乾道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