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王屋县

王屋县

①北周武成元年(559)改苌平县置,为王屋郡治。治所在今河南济源市西五十八里王屋乡。《寰宇记》卷5王屋县:“《古今地名》云,王屋山状如垣形,故以名县。”隋属河内郡。唐武德初改为邵伯县。显庆二年(657)复改为王屋县,属洛州。开元元年(713)属河南府。北宋属孟州。元至元三年(1266)废入济源县。

②1943年晋冀鲁豫边区由济源县析置,治王屋镇(今河南济源市西王屋乡)。因王屋山为名。1947年裁撤,并入济源县。


(1)古县名。北周武成元年(559年)改长平县置,王屋郡治此,治今河南省济源市西王屋。因县北王屋山得名。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邵原县,显庆元年(656年)复名王屋县,属洛州。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废入济源县。(2)旧县名。太岳抗日根据地设。1943年由河南省济源县西部析置。以县境王屋山得名。1947年撤销,仍并入济源县。


猜你喜欢

  • 相思江

    在今广西桂林市南五十里。《新唐书·地理志》: “相思棣,长寿元年筑,分相思水使东西流。” 《明一统志》 卷83桂林府: 相思江 “源出卧石山下。有相思埭,唐长寿初筑,分相思水使东西流,东流合漓江,西流

  • 鹿径岭隘

    在今山西岚县北六十五里鹿径沟村。明置鹿径岭巡司。

  • 湾甸州

    明永乐三年 (1405) 升湾甸长官司置湾甸御夷州,直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今云南昌宁县西南八十四里湾甸。清代属永昌府。民国初年废。明永乐五年(1407年)升湾甸长官司置,治今昌宁县湾甸镇。辖境相当今云

  • 邬子寨

    在今江西进贤县东北,与余干县瑞洪镇相对。明设邬子巡司及邬子驿,为滨湖要地。清乾隆三十年(1765)巡司移驻梅庄。

  • 竹庆

    即今四川德格县东北竹庆村。民国《德格县图志》乡镇:“东北牛厂区竹庆、札科。”村西之竹庆寺,为红教著名寺院。

  • 龙泉窑

    在今浙江龙泉县南九十里大窑等处。为宋代著名瓷窑。创始于五代,至南宋鼎盛。清中期转衰。

  • 永济县

    ①唐大历七年(772)分临清县置,属贝州。治所在今山东冠县北北馆陶。北宋熙宁五年(1072)并入馆陶县,为永济镇。《元和志》卷16永济县:“大历七年, 田承嗣奏于张桥行市置,西并永济渠,故以为名。”②

  • 小关子

    在今湖北竹溪县西南。《方舆纪要》卷79竹溪县“君店砦”条下:“《志》云,县西境有小关子。”与今陕西镇坪县、四川巫溪县接界。

  • 都鲁河

    金作徒笼古水、秃答水。在今黑龙江省萝北县西。为松花江支流。《清一统志·吉林一》 “屯河” 条下: 都尔河 “在 (宁古塔) 城东北一千一百余里。源出都尔窝集,俱南流入混同江”。又称啚勒河。《钦定盛京通

  • 刘仲城

    在今陕西合阳县东北。《水经·河水注》:徐水“出西北梁山,东南流径汉武帝登仙宫东,东南流绝强梁原,径刘仲城北,是汉祖兄刘仲之封邑也”。《史记·高祖本纪》:“代王刘仲弃国亡, 自归雒阳,废以为合阳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