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理县

理县

1945年改理番县置,属四川省。治所在今四川理县东北七十里薛城镇。1953年迁今治杂谷脑,1958年迁治刷经寺,1959年又移治哈拉玛。1960年撤销。1963年复置,驻杂谷脑镇。


在四川省中部偏西北。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面积4317.03平方千米。人口4.4万。辖3镇、10乡。县人民政府驻杂谷脑镇。明永乐五年(1407年)设杂谷安抚司,治今杂谷脑镇。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改杂谷安抚司为杂谷厅,治今县东北薛城;二十五年改为直隶厅。嘉庆六年(1801年)省茂州之保县入杂谷直隶厅,同改直隶厅名为理番直隶厅。1913年废厅改名理番县,属川西道。1914年属西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45年改名理县。1950年属川西行署区茂县专区,1952年属四川省茂县专区。1953年理县由薛城迁治杂谷脑镇。1955年属阿坝藏族自治州。1963年复置理县。1987年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区。全境属邛崃山东北分支。杂谷脑河自西北入,东南向再折向东流,左岸纳孟屯沟、热孔河等溪流出境入岷江。属青藏高原半湿润气候。农产以玉米、小麦、薯类、豆类为主。云豆为出口商品。苹果、花椒、核桃著名。有农机、木材加工、食品等工业。成阿公路经此。有成阿公路筑路纪念碑及清建筹边楼。


猜你喜欢

  • 孝义县

    ①唐贞观元年(627)改永安县置,属汾州。治所在今山西孝义市东南。《元和志》卷13孝义县:“因县人郭兴有孝义,故以名焉。”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改中阳县,后复为孝义县。熙宁五年(1072)废。元祐

  • 罗墨

    明右江十寨之一。在今广西忻城县南。《明史·广西土司传》: “罗墨、古钵、古凭、都北、咘咳立一州,属那地土官黄旸。”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境内。明时为八寨之一。参见“八寨”。

  • 寓仙洞

    一名九龙洞。在今湖北咸宁市南。《方舆纪要》 卷76咸宁县: 寓仙洞 “在县南三十五里。明正德中改名九龙洞。洞门高广,中甚深杳”。

  • 罗锦墟

    即今广西永福县东三十里罗锦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 永福县图: 东有罗锦墟。

  • 郧乡

    亦作员乡。即今湖北郧县。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汉中志》: “郧乡县本名长利县,县有郧乡。”

  • 放鹤亭

    ①在今江苏吴县西南。《清一统志·苏州府二》: 放鹤亭 “在支硎山西南峰寺中。今寺废而亭存,即支公别庵也”。②在今江苏徐州市南云龙山上。《明一统志》 卷18徐州: 放鹤亭,“宋熙宁间,云龙山人张天骥作于

  • 三楚

    ①秦汉时将战国楚地分为西楚、东楚、南楚,合称为三楚。《史记·货殖列传》:“夫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衡山、九江、豫章、长沙,是南楚也。”相当今长

  • 三塘堡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置,在今福建福安县东南。

  • 古寨

    ①在今山西榆社县南。《方舆纪要》卷43榆社县:古寨“在县东南二里。高三丈,东南二面俱临沟涧。旁有幽洞,盖昔人避兵处”。②在今云南鲁甸县西北三十八里古寨。清雍正五年(1727)设古寨巡司。

  • 宽河

    ①在今天津市西郊。初为河流,清末淤塞,今仅存地名大宽河。同治 《静海县志》 丑集: “宽河在县东三十五里,今淤塞,略有形迹。”②又名豹河。即今河北宽城满族自治县之瀑河。《明史· 地理志》 北平都司宽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