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陵县
东汉安帝时改厝县置,为清河国治。治所在今山东临清市东北。西晋废。《水经·河水注》:“大河故渎又东径甘陵县故城南。《地理志》之所谓厝也,王莽改曰厝治者也。汉安帝父孝德皇以太子被废为王薨于此,乃葬其地,尊陵曰甘陵,县亦取名焉。”
古县名。东汉安帝改厝县置,治今山东省临清市东北。为清河国治。三国魏废。
东汉安帝时改厝县置,为清河国治。治所在今山东临清市东北。西晋废。《水经·河水注》:“大河故渎又东径甘陵县故城南。《地理志》之所谓厝也,王莽改曰厝治者也。汉安帝父孝德皇以太子被废为王薨于此,乃葬其地,尊陵曰甘陵,县亦取名焉。”
古县名。东汉安帝改厝县置,治今山东省临清市东北。为清河国治。三国魏废。
在今河南南召县东偏南四十八里杏花山下。1978年9月在此发现一枚人类牙齿化石(为右下第二前臼齿)和一批脊椎动物化石。同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发掘,又获得一批脊椎动物化石。经鉴定,距今
①一名前河。在今安徽东至县西北东流镇,为尧渡河下游。《方舆纪要》卷27东流县:江口河“亦在县西一里。《志》云:河源有四……引流入县境为江口河,入江”。②在今安徽颍上县西北。为颍水小支流。《清一统志·颍
在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清一统志·鄂尔多斯》:色尔蚌喀喇山“在右翼中旗西北二百四十里”。
又名六墟桥镇。即今江苏无锡市西陆区镇。明弘治《无锡县志》卷1:“陆墟市在县西四十七里富安乡。”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无锡县西有“六区桥镇”。
1914年由东路道改置,属奉天省。治安东县(今辽宁丹东市)。辖境约当今辽宁辽东半岛,新宾、抚顺、本溪、岫岩以东,吉林梅河口、辉南、抚松、安图以南及辽、吉两省鸭绿江以北地区。1929年废。1914年6月
①秦置,属九江郡。治所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南。西汉属六安国。东汉属庐江郡。三国魏属安丰郡。东晋末徙废。②东晋侨置,属安丰侨郡。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南朝宋属寻阳郡。南齐废。③东晋末置,南朝宋为安丰郡治。治
在今福建建瓯市北。《舆地纪胜》 卷129建宁府 《景物下》: 紫霞洲,“ 《建安志》: 堂后为复屋,凿池导北山之泉,作亭临之,号紫霞洲”。《方舆胜览》 卷11 建宁府 《堂榭》: 紫霞洲“在郡圃,取慢
一名仓垣亭。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北。《水经·汳水注》:“汳水东径仓垣城南,即大梁之仓垣亭也。”又,《济水注》:“济水又东径封丘县南,又东径大梁城北,又东径仓垣亭。”《晋书·石勒载记》:晋永嘉三年(309)
唐贞观二十三年(649)以阿史那部置,属云中都督府。为羁縻州。当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西部。唐羁縻州。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以突厥阿史那部置,属云中都督府。确址不详。后侨治夏州朔方县(今陕西靖边县北白
在今新疆乌鲁木齐市。顾炎武 《天下郡国利病书》 卷117 《西域土地人物略》: “土鲁番,回回种,田产各色果品树木。西北有委鲁母。” 宣统 《新疆图志》 卷1: “乌鲁木齐,谨案 《天下郡国利病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