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山
在今湖北黄陂县东十五里。《舆地纪胜》卷49黄州:甘露山“在黄陂。陈高宗时,甘露降。曾于南司州建甘露寺”。《方舆纪要》卷76黄陂县:甘露山“峰峦叠出,林木郁然”。
在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东。峰峦叠出,林木蔚然。《舆地纪胜》:黄陂县有甘露山。相传陈高祖时甘露降,曾于南司州建甘露寺。山呈箕形。主峰海拔108.6米。
在今湖北黄陂县东十五里。《舆地纪胜》卷49黄州:甘露山“在黄陂。陈高宗时,甘露降。曾于南司州建甘露寺”。《方舆纪要》卷76黄陂县:甘露山“峰峦叠出,林木郁然”。
在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东。峰峦叠出,林木蔚然。《舆地纪胜》:黄陂县有甘露山。相传陈高祖时甘露降,曾于南司州建甘露寺。山呈箕形。主峰海拔108.6米。
在甘肃天水市东吴砦乡。《方舆纪要》卷59秦州:吴砦山“在县东八十五里。相传绍兴末,吴璘复秦陇,尝置砦于此,山因以名”。
在今江西余干县西北鄱阳湖滨梅溪嘴。清置梅溪汛。
在今四川梁平县南。《舆地纪胜》 卷179梁山军引 《元和志》: 柏枝山 “在梁山县南十里”。《寰宇记》 卷149梁山军: 柏枝山 “在县东南十五里。《寻江源记》 云: 景穴有嘉鱼,其味甘美。景穴出柏枝
即今安徽芜湖县西北四十里,漳河北岸石硊镇,南接南陵县界。《晋书·桓彝传》:苏峻之乱,“乃遣将军朱绰讨贼别帅于芜湖,破之。彝寻出石硊”,即此。
在今湖北广水市北二十里。《清一统志·德安府》: 宝林寺 “前临大河,基周数里。后有松、栗二坪,木皆参天。宋、元皆有碑碣。明洪武间赐名正觉寺”。
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二里。《方舆纪要》卷29徐州:百步洪“泗水所经也。水中若有限石,悬流迅急,乱石激涛,凡数里始静,一名徐州洪。或曰,洪有乱石峭立,凡百余步,故曰百步洪。形如川字,中分三道, 中曰中洪,
明洪武二十年 (1387) 置,属盘石卫。治所即今浙江乐清市东北蒲岐镇。清顺治十七年(1660) 改置蒲岐寨,设把总驻守。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浙江省乐清市东北蒲岐。属盘石卫。清顺治十七年
在今四川开江县北。《清一统志·绥定府一》:方城砦“在新宁县北三十里。四方璧立如城。明正德中,居民避寇于此,得免者数千人”。
在今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东。《清一统志·武定州》: 普渡河 “在禄劝县之废石旧县东南,即螳螂川下流也。源自云南富民县流入,会掌鸠河之水,入金沙江”。金沙江支流。在云南省东北部。上源螳螂川出于滇池,北
在今云南安宁市东十里小桃花村后洛阳山崖壁上。《清一统志·云南府》 载: 法华寺 “在安宁州东洛阳山。大理段氏建。中有遥岑楼,登之可览一州之胜。明杨慎以所得禹碑墨本,镌之岩石”。今寺已废。石窟开凿于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