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竹山
在今湖南桂阳县西南二十里。《舆地纪胜》卷61桂阳军:白竹冈“下有狮子岩”。《方舆纪要》卷80作“白竹山”。
在今湖南桂阳县西南二十里。《舆地纪胜》卷61桂阳军:白竹冈“下有狮子岩”。《方舆纪要》卷80作“白竹山”。
亦作力发桥、立发桥。即今江苏海安县东十里立发乡。清《乾隆内府舆图》:如皋县北有力乏桥。
即今山东安丘市东南五十里景芝镇。明万历七年 (1579) 设莱州通判驻此。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 移县丞驻此。在山东省安丘市东南部。面积161平方千米。人口11万。镇人民政府驻景芝,人口1.8万。
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东之乌拉根果勒、舍根日机果勒。《元史·太祖纪》:“岁壬戌,帝发兵于兀鲁回失连真河,伐按赤塔塔儿、察罕塔塔儿二部。”
在今江西安远县南。《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安远县:打鼓岭在“县南十余里。岭势嵯峨,上有石鼓”。《清一统志·赣州府一》:打鼓岭“上有石鼓,相传旧与谯鼓相应”。
元泰定四年 (1327) 置,属八百宣慰司。治所即今泰国清莱府北昌盛。至正二年 (1342)废。元泰定四年(1327年)置,治今泰国清莱府北昌盛。至正二年(1342年)废。
清置,属鄱阳县。即今江西波阳县南角山北麓角山前。
在今山西运城市东北。《寰宇记》卷46安邑县:“玉钩山在县东北二十里,其山东西一十里,势如玉钩,因此为名。”
又名浏阳口。在今湖南长沙市北湘水东岸。《水经·湘水注》: “湘水又径刘口戍西,北对浏水。” 《资治通鉴》: 五代梁开平元年 (907),楚王马殷“命在城都指挥使秦彦晖将水军三万浮江而下,水军指挥使黄璠
亦称达尔诺尔、达里冈爱诺尔、捕鱼儿海。即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里诺尔。清张穆《蒙古游牧记》卷4阿巴哈纳尔部:“多伦诺尔同知清查册曰:多伦诺尔正北三百五十余里有池二处,河三道。其最大者名达尔诺尔, 周广
即今福建莆田市东南小日岛。见清《海国闻见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