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白马关

白马关

①长城隘口之一。在今北京市密云县北一百里。《方舆纪要》卷11密云县引《边防考》:“白马关相近有高家堡。万历中,朵颜犯石塘岭,攻白马关及高家堡,官军御却之。”即此。清设把总戍守。

②唐置,属平山县。在今河北正定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4真定府:白马关“临滹沱河,旁有白马冈,因名”。金大定十七年(1177),滹沱河决白马冈,关始废。

③北魏置,在今山西盂县东北。《元和志》卷13盂县:白马山“在县东北六十里。……山上有白马关,后魏所置”。

④即今山东平邑县东北九女关西北白马庄。《清一统志·沂州府一》:九女关“在蒙阴县南三十里,南北要路。又有白马关,在县西南三十五里”。

⑤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二十五里。其下即白马渡。《明史·地理志》 桃源县:有“白马巡检司”。

⑥在今湖南邵东县东北。《清一统志·宝庆府》:白马关“在邵阳县东六十里”。

⑦唐置,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白马关乡。《新唐书·地理志》 罗江县:“有白马关。”《寰宇记》卷83罗江县:白马关“在县西南十里,与鹿头关相对”。明初置巡司于此。《方舆纪要》卷67罗江县:白马关在“县西十五里,与德阳县鹿头关相对。山至险峻,有小径仅容车马。三国时营垒也。其下名落凤坡,相传庞士元侍昭烈至此。卒于流矢下”。白马关侧有庞统祠墓。

⑧在今四川松潘县北。《艺文类聚》卷6引段国《沙州记》:“龙涸北四十里有白马关。关甚险峻,使十人守险,虽万夫亦不能前。”

⑨在今陕西勉县西十里武侯镇。即古阳平关。《元和志》卷22西县:“隋置白马关,后以黎阳有白马关,改名百牢关。自京师趣剑南,达淮左,皆由此也。”

⑩即今甘肃康县东北云台镇。清乾隆间阶州州判驻此。无城垣。1929年于此置康县。


(1)即今北京市密云县北白马关。明为边墙关堡之一,属潮河所。(2)在今河北省正定县西北,临滹沱河。唐置,旁有白马冈,故名。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滹沱河决白马冈,关废。(3)在山东省蒙阴县与平邑县交界处。因关口附近有一白石,形如马匹而得名。分水岭垭口海拔315米,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150米。为蒙山三关之一,历为交通要塞。兖石公路经此。(4)在今湖南省邵东县东北。明属宝庆府。(5)在今四川省德阳市东北,与鹿头关相对,形势险要。《新唐书·地理志》绵州罗江县(今德阳市东北罗江):“有白马关”,即此。旁有落凤坡,相传三国庞统卒于此。


猜你喜欢

  • 淡塘河

    在今浙江海宁市 (硖石镇) 西南盐官镇西北。南宋嘉定十五年 (1222) 为捍咸潮筑。《宋史·河渠志》: “在县 (治今盐官镇) 西近南亦曰咸塘,近北则为淡塘。” 至清初已堙塞过半,今废。

  • 吐京水

    亦名土京水、西阳水。在今山西孝义市西南。《清一统志·汾州府》:吐京水“在孝义县西南十五里。源出吐京谷,东流入胜水”。

  • 竹篑桥镇

    即今江苏溧阳市西北竹篑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溧阳县:“竹篑桥镇在城西北四十里。”

  • 婆然村

    亦作婆员村。在今四川长宁县 (旧名安宁镇,今长宁镇)。《宋史· 蛮夷传》: 皇祐元年 (1049),“淯井监复执婆然村夷人细令等”。即此。

  • 木黄

    即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北六十里木黄镇。1934年10月,任弼时、王震、肖克率领的红六军团与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三军在此会师,会师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今木黄镇西北隅将军山西麓有“中国工农红

  • 沥湖

    ①即麻湖。在今安徽和县西三十里。《方舆纪要》卷29和州:麻湖在“州西三十里。周围七十里。旧称巨浸。一作��湖,又作沥湖”。②在今安徽东至县北。《方舆纪要》卷27建德县:沥湖

  • 直路县

    西汉置,属北地郡。治所在今陕西富县西南直罗镇。东汉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陕西省富县西直罗镇。属北地郡。东汉初废。

  • 西沙门镇

    在今河南延津县西北沙门村。《清一统志·卫辉府》:西沙门镇“在延津县西二十里。其东十里为东沙门镇。明弘治中,改置香台巡司于此”。

  • 延福县

    隋开皇七年(587)改延陵县置,属绥州。治所在今陕西吴堡县西北四十里杨家塬。宋废。古县名。隋开皇七年(587年)改延陵县置,治今陕西省吴堡县北。属雕阴郡。唐初废。

  • 北巴西郡

    ①亦作北巴郡。东晋末置,属梁州。治所在阆中县(今四川阆中市)。南朝宋辖境相当今四川阆中、苍溪、南部、南充、西充等市县地。西魏废帝二年(553)改为盘龙郡。②南朝宋元嘉十二年(435)侨置,属益州。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