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鸡岭
即今广东信宜县东白鸡岭。清光绪《高州府志》卷4:白鸡岭“在县东北一百里。明季有白鸡鸣岭上,故名。山冠张如龙、陈明泮、文思贤、谢上升、刘庚龙等聚瑶党于落龙十里山筑围劫掠,国朝康熙二十二年,陈龙启被害,其子陈经策请平之。今遗址尚存”。
即今广东信宜县东白鸡岭。清光绪《高州府志》卷4:白鸡岭“在县东北一百里。明季有白鸡鸣岭上,故名。山冠张如龙、陈明泮、文思贤、谢上升、刘庚龙等聚瑶党于落龙十里山筑围劫掠,国朝康熙二十二年,陈龙启被害,其子陈经策请平之。今遗址尚存”。
即今云南腾冲县东之龙川江。《方舆纪要》卷119南甸安抚司: 孟乃河 “即腾越州之龙川江也。流入境,为孟乃河,又南入干崖境”。
明置,在今云南宣威市北倘塘。《方舆纪要》 卷114沾益州: 倘塘驿 “在州北。为乌撒往来要地。天启二年,沾益土妇设科等作乱,焚劫沾益,倘塘、炎方、松林、交水及曲靖白水驿凡六站,官军讨之。明年复收诸站,
即今湖北黄州市东北四十二里回龙山镇。清光绪《黄冈县志》卷24《兵事》:同治三年(1864)十月,张总愚、赖文光等“复由巴河、回龙山、新洲焚掠北去”。
亦名苦井。在今新疆哈密市西北七角并镇西灰井子沟。《清一统志·吐鲁番》: “托来岭西百里之苦井,即惠井子腰台地。” 清李德贻 《北草地旅行记》: 西盐池 “五十里惠井子,长途镇日不遇一人,乃至惠井子,亦
在今湖北秭归县(剪刀峪)西北。南宋陆游《入蜀记》:“入马肝峡,石壁高绝处有石下垂如肝,故以名峡。”
在今山东济南市东三十里。《汉书·赵充国传》: 本始元年 (前73),赵充国 “与大将军霍光定册尊立宣帝,封营平侯”。即此。
在今云南砚山县东北。《清一统志·开化府》:六诏山“在(文山)县西北(按,当为东北)。山形旋折,云烟环绕”。斜贯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中部并延伸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的山地统称。原仅指云南省砚山县
在今湖北钟祥市西南。《清一统志·安陆府》:李家市城“在钟祥县西南。相传五代时高氏筑”。
唐至德二年 (757) 改安城郡置,治所在岭方县 (今广西宾阳县东南古城村)。辖境相当今广西宾阳县地。乾元元年 (758) 改为宾州。
①南齐置,属司州。治所在木兰县(今湖北黄陂县北七十里木兰山附近)。辖境约当今湖北孝感市及黄陂、大悟二县各一部地。后废。②南朝梁置,为湘州治。治所在新化县(今湖北大悟县东北)。北齐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