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盂县

盂县

①春秋晋置,治所在今山西阳曲县东北二十五里大盂镇。《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 (前514),“魏献子为政,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孟丙为盂大夫。” 即此。西汉属太原郡。西晋属太原国。北魏废。隋开皇十六年 (596) 分汾阳县复置,属并州。大业初又废。

②隋大业二年 (606) 改原仇县置,属并州。治所即今山西盂县。次年改属太原郡。唐属太原府。金兴定中升为盂州。明洪武二年 (1369) 复降为盂县,属太原府。清属平定州。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1930年直属山西省。


(1)古县名。春秋晋国置,治今山西省阳曲县东北大盂。《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前514年):魏献子为政,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盂丙为盂大夫”。战国、秦、两汉、三国魏属太原郡。西晋属太原国。北魏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汾阳县复置,属并州。大业初废入汾阳县。(2)今县名。在山西省东部、太行山西麓,东临河北省。属阳泉市。面积 2442 平方千米。人口29.1万。辖8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秀水镇。夏、商属冀州。春秋为仇犹国,后并于晋,战国属赵。北魏为石艾县地。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分置原仇县,隶辽州,县治即今县城。大业二年(606年)改名盂县。“因汉旧名”(《元和郡县志》)。属太原郡。唐初属并州,开元中属太原府。金兴定中升为盂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降为县,属太原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属平定州。1914年属冀宁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2年盂县分为盂平、盂阳、寿东三县。1945年恢复盂县。1948年属晋中区行政公署第一专区。1949年属太原市人民政府第一专区。1958年撤销盂县,并入阳泉市。1960年复设盂县,属晋中专区,1983年属阳泉市。地处太行山区。河流以滹沱河最大,还有温河及其支流秀水河、招山河等。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谷子、玉米、豆类、薯类等为主。矿产有煤、铁、铜、云母、石灰石、水晶石等。工业有采矿、采煤、电力、机械、炼焦、化肥、建材等。207国道、阳盂、盂阳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藏山、水神山烈女祠等。


猜你喜欢

  • 媳妇山

    在今辽宁抚顺县东、新宾满族自治县西。《方舆纪要》 卷37沈阳中卫: 媳妇山 “亦在抚顺关外”。

  • 积石原

    亦名北原。在今陕西眉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57郿县: 积石原 “在县西渭水北,亦曰北原,南距五丈原二十五里”。又称北原。在今陕西省眉县西北渭河北岸。三国蜀建兴二年(224年)诸葛亮攻魏,屯五丈原,魏

  • 阿里克土司

    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玛心县东境。乾隆《西宁府新志》卷19塞外贡马番族:“住牧东提地方阿里克族,郡城南七里余里。”清道光后移驻大通河北,由西宁直接管理。道光初,一

  • 渔阳郡

    ①战国燕置。《史记·匈奴传》: “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秦汉治渔阳县 (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三十里)。辖境相当今河北滦河上游以南,蓟运河以西,天津市海河

  • 北灵丘郡

    东魏天平二年(535)置,属恒州。治所在今河北蔚县。北齐废。东魏天平二年(535年)置,治灵丘县(今山西灵丘县东)。辖境相当今河北省蔚县和山西省灵丘县部分地。北齐省。

  • 下溠戍

    南梁天监中置,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唐城镇。《元和志》卷21随州唐城县:“梁于此置下溠戍。后没魏,改为下溠镇。”

  • 马阁水

    在今四川江油市东北马角镇东,为梓潼水上源。《寰宇记》卷84阴平县:马阁水“在县北。源自龙州江油县大业山下,来经马阁山,南流入县界,又七十一里入梓潼县界,更名潼水”。

  • 练固

    故址在今安徽含山县北。《宋书·刘敬宣传》: 东晋元兴三年 (404),“桓歆率氐贼杨秋寇历阳,敬宣与建威将军诸葛长民大破之,歆单骑走渡淮,斩杨秋于练固而还”。即此。在今安徽省和县西北。东晋元兴三年(4

  • 永隆太平市

    在今湖南祁阳县西北四十六里文明镇北。明置永隆太平市巡司。清改为永隆巡司。

  • 隆庆右卫

    明永乐二年 (1404) 改居庸关千户所置,属北平都司。治所在今北京市西北居庸关北口。宣德五年 (1430) 移治怀来卫城 (今河北怀来县东南),隆庆元年 (1567) 改名延庆右卫。清初废。明永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