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益州

益州

①西汉元封五年 (前106) 置,为十三州刺史部之一。东汉刘熙 《释名》 卷2: “益,阨也,所在之地险阨也。” 东汉应劭 《地理风俗记》 云: “疆壤益广,故名益州。” 辖境相当今四川折多山、云南怒山、哀牢山以东,甘肃武都、两当,陕西秦岭以南,湖北郧县、保康西北,贵州除东边以外地区。王莽改为庸部。公孙述改为司隶校尉。东汉复为益州,治所在雒县 (今四川广汉市北)。中平中移治绵竹 (今德阳市东北黄浒镇),初平中复移治雒县,兴平中移治成都 (今成都市)。东汉以后辖境缩小。隋大业三年(607) 改为蜀郡。唐武德元年 (618) 复为益州。天宝元年 (742) 改为蜀郡,至德二载 (757) 升为成都府。北宋太平兴国六年 (981) 降为益州。端拱元年(988) 复为成都府,淳化五年 (994) 又降为益州,嘉祐四年 (1059) 又改为成都府。州境有成都平原,自秦汉以来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诸葛亮 《隆中对》 称: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②十六国西秦置,治所在漒川城 (今甘肃迭部县境)。《资治通鉴》: 东晋元熙元年 (419),“冬十月,以尚书右仆射王松寿为益州刺史,镇漒川”。

③北魏景明初改梁州置,治所在仇池郡洛谷城(今甘肃西和县西南洛峪乡)。辖境相当今甘肃两当、成县、礼县以南和陕西凤县、留坝、略阳三县地。正始初改为南秦州。

④即西益州。北魏正始中置,治所在东晋寿郡(今四川广元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广元、旺苍等市县及青川县东部地。梁大同中改为黎州,西魏改为西益州,废帝三年 (554) 改为利州。

⑤唐渤海国置,属率宾府。治所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符拉迪沃斯托克 (海参崴) 附近渤海古城。辖境约当今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 (海参崴) 一带。辽废。

⑥辽置,属黄龙府。治所在静远县 (今吉林农安县东北万金塔乡东北西小城子古城)。辖境约当今吉林农安县北部。后废。


(1)西汉置,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别称刀州。辖境相当今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大部,湖北省西北部及甘肃省小部分地区。东汉治雒县(今四川广汉市北)。中平年间移治绵竹县(今四川德阳市东北)。兴平年间又移治成都县(今四川成都市)。隋开皇初废,三年(583年)复置。大业元年(605年)改蜀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改益州。天宝元年(742年)复改蜀郡。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又改成都府置益州,治成都、华阳二县(今四川成都市)。辖境相当今成都市及周围地区。端拱元年(988年)复改成都府。淳化五年(994年)又为益州,后复为成都府。(2)辽置,治静远(今吉林农安县东北万金塔附近)。金废。


猜你喜欢

  • 赫萨尔巴什泊

    即乞则里八寺海。今新疆福海县西北之乌伦古湖。《清一统志 · 科布多》: 乌陇古河“折西流经阿勒坦乌梁海旗,潴为赫萨尔巴什泊”。

  • 壶口山

    ①即壶关山。在今山西长治市东南。《清一统志·潞安府》: 壶口关 “又名壶关山。…… 《府志》: 两峰夹峙而中虚,状如壶口,故名”。②一名平山。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水经·汾水注》: “汾水南与平水合,

  • 兖州府

    明洪武十八年 (1385) 升兖州置,属山东省。治所在滋阳县 (今山东兖州市),辖境包括今山东平阴、阳谷、菏泽、曹县、单县、鱼台、微山、郯城、临沂、泗水等县市间地。清辖境缩小,包括今山东枣庄、滕州、邹

  • 许原

    在今陕西大荔县北。《周书·文帝纪》:西魏大统三年(537),齐神武率众十万, 自后土渡河,逼华州,“乃涉洛,军于许原西”。即此。在今陕西省大荔县西北。《资治通鉴》:梁大同三年(537年),东魏高欢自蒲

  • 土垠县

    ①西汉置,属右北平郡。治所在今河北唐山市北四十里银城铺。东汉为右北平郡治。晋属北平郡。北魏属渔阳郡。北齐废。②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置,属安乐郡。在今河北承德、宽城两县境内。东魏元象中寄治幽州北界

  • 鸥浦县

    1929年改鸥浦设治局置,属黑龙江省。治所在倭西们 (今黑龙江省呼玛县西北鸥浦乡北鸥浦村)。1947年并入呼玛县。旧县名。1929年由鸥浦设治局升县,治倭西们(今黑龙江呼玛县北鸥浦)。1947年仍名鸥

  • 高州府

    明洪武元年 (1368) 改高州路置,属广东布政司。治所在茂名县 (今广东高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高州、茂名、吴川、电白、化州、廉江、信宜等市县地。清属广东省。1912年废。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

  • 董界堡

    在今贵州荔波县西南。《清一统志·都匀府》: 董界堡 “在荔波县南一百六十里,与广西南丹州接界。明万历八年,南丹酋莫之厚谋侵县地,毁董界官堡,据喇立、喇歌、董界、翁隆、吉利、喇离上下七村,督臣刘尧诲谕却

  • 东津渡

    ①即河沥溪镇。今安徽宁国县治河沥溪镇东部。明嘉靖《宁国县志》卷1 《津渡》:东津渡“旧名河沥溪,在县东五里”。②在今越南河内市东。《方舆纪要》卷112安南交州府:东泽渡“在东关县,即富良江渡口也。旧以

  • 柳溪

    在今浙江临安县西、昌化溪河桥乡至紫水乡紫溪村一段河道。《方舆纪要》 卷90昌化县: 柳溪“在柳相山下,县境诸水悉汇于此,上下三十里,巨石参错,屹峙中流,湍激汹涌,东汇于于潜之紫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