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浆水
即今江西上犹县南上犹江。《寰宇记》 卷108虔州南康县: 益浆水 “源出聂都山,在县西五百九十一里,东流入贡水,合西符水,至南野口合良热水”。《清一统志·南安府》: 上犹江 “旧名益浆水。源出湖南桂阳县,东流径崇义县北,又东经上犹县南,亦名县前水,又东至南康县东北界会章江”。
即今江西上犹县南上犹江。《寰宇记》 卷108虔州南康县: 益浆水 “源出聂都山,在县西五百九十一里,东流入贡水,合西符水,至南野口合良热水”。《清一统志·南安府》: 上犹江 “旧名益浆水。源出湖南桂阳县,东流径崇义县北,又东经上犹县南,亦名县前水,又东至南康县东北界会章江”。
一作楚玛尔德宗。即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西北二百七十里曲木底。《清一统志·西藏》阿里诸城: “古格札什鲁木布则城,在喇萨西南二千四百九十余里。其所属有冲龙、则布龙、楚木尔的三城。”
十六国后秦置,治所在中部县(今陕西宜君县东北)。后废。北魏复置,西魏移治杏城(今黄陵县西南十里)。隋开皇元年(581)改为内部郡。寻废。唐天宝元年(742)改坊州复置中部郡,治所在中部县(今黄陵县西南
在今新疆塔城市西。清宣统《新疆图志》卷72:乌拉斯台水“上源曰布尔罕河,发自乌里雅苏图山西麓,即《图志》所称乌里雅苏台郭勒也。二水:一出厅城东,一出厅城西,至城南头工、二工之间而合,西南流十余里左潴为
①指今吉林松花江上游二道江之上下两江口。一在安图县西南,为大沽江注入二道江处,称为上两江口,即今两江镇;一在今吉林靖宇县东北,头道江与二道道江合流处,为下两江口,今两江口村。民国《桦甸县志》卷2:“二
即夹门关。在今四川邛崃市西南六十里夹关镇。《方舆纪要》卷71邛州:夹关“在州西南。两山夹立。耸峙如门。自关以西,则土汉接壤,蛮獠错处也。昔尝置兵于此,为戍守重地”。
在今四川平武县南大印镇。《方舆纪要》卷73石泉县:大印堡“在县东北。《边略》云:堡设在山阜,巍然天险,亦白草番出没要路也”。
唐置,属营州。治所在汝罗城(今辽宁义县东南石佛堡镇南王民屯)。辽废。
明景泰三年 (1452) 调置紫荆关城内,属大宁都司。治所在今河北易县西北紫荆关镇。
一作巴鲁安。即今阿富汗喀布尔北帕尔万。《元史·太祖纪》:十八年(1223)“夏,避暑八鲁弯川”。元为察合台汗国属地。
一作屹槎山。在今山西静乐县东北。《方舆纪要》卷40静乐县:屹嗟山在“县东北六十里,北接刁胡山,西通磨官谷。谷中有磨川水,亦流注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