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盖城县

盖城县

唐武德元年 (618) 置,属盖州。治所在今山西陵川县西南附城镇盖城村。贞观九年 (635)废入晋城县。


古县名。唐武德元年(618年)析高平县置,治今山西省陵川县西南盖城。属盖州。九年省入晋城县。


猜你喜欢

  • 新附城

    在今安徽无为县南。《方舆纪要》 卷26无为州: 新附城 “在州南十五里。三国吴诸葛恪筑此以居新附者,因名”。

  • 卓木

    一作卓摩。即今西藏亚东县。清陶思曾 《藏輶随记》 称: “卓木分上、下二部,上卓木自春丕起,北至帕克哩番民二百六十户界止; 下卓木自春丕起,南至咱利山止,番民一百八十户。” 佘素著 《清季英国侵略西藏

  • 济北县

    ①隋开皇六年 (586) 分卢县置,属济州。治所在今山东长清县西三十里。大业初废。②1946年9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济宁、汶上二县析置,治戴庄 (今山东济宁市北戴庄)。1950年5月撤销,与济宁市合并,

  • 芙蓉溪

    在今四川青神县南。《方舆胜览》卷53眉县:芙蓉溪“在青神县。岸有芙蓉,因名”。《方舆纪要》卷71青神县:芙蓉溪“在县东南,流入大江。夹江多芙蓉,因名”。

  • 沧港市

    即今湖南汉寿县西沧港镇。《清一统志·常德府二》:沧港市“在龙阳县西十五里”。

  • 池河镇

    即今安徽定远县东六十里池河镇。清置池河巡司于此。(1)在安徽省定远县东部。面积103平方千米。人口3.1万。镇人民政府驻池河,人口1.1万。以临池河得名。古为驿站。河上有太平桥和大闸将东西两岸连成一体

  • 雁头山

    在今河北霸州市东南二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 11 霸州 “莫金山” 条下: 台山 “东南五里有雁头山,以鸿雁群集而名。宋时有雁头寨”。

  • 隐贤镇

    北宋置,属安丰县。即今安徽寿县西南一百余里,淠河东岸隐贤镇。因唐人董邰南隐居于此得名。在安徽省寿县西部。面积89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隐贤集,人口3000。因唐人董邵南举进士,不得志,隐

  • 安东市

    1937年伪满由安东县析置,属安东省。治所在安东县(今辽宁丹东市)。1949年属辽东省。1954年属辽宁省。1965年改名丹东市。旧市名。1934年以安东县城区设置。在今辽宁省东南部。1965年改名丹

  • 西豆水

    在今朝鲜两江道惠山东北,为图们江源之一。民国魏声龢《鸡林旧闻录》:“清光绪十一年我国遂会勘,始得勘明图们江之源:正源红丹水,北源红土山水,南源西豆水(西豆在韩境。其实北源乃石乙水,红土山水又石乙之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