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觉寺
①又名五塔寺。在今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东长河北岸。明永乐时创建。成化九年 (1473) 又在寺内建金刚宝座石塔一座。清乾隆二十六年 (1761)因避雍正帝胤禛讳,改名大正觉寺。20世纪30年代寺毁,今仅存石塔。
②在今浙江天台县北二十里天台山中。我国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圆寂于此。寺中有智者大师肉身塔。
③在今浙江新昌县东沃洲山上。《清一统志·绍兴府》: 真觉寺 “在新昌县东沃洲山。晋时僧竺潜支遁道场”。唐白居易有 《真觉寺记》。
在今浙江省新昌县东沃洲山上。唐白居易有《真觉寺记》。
①又名五塔寺。在今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东长河北岸。明永乐时创建。成化九年 (1473) 又在寺内建金刚宝座石塔一座。清乾隆二十六年 (1761)因避雍正帝胤禛讳,改名大正觉寺。20世纪30年代寺毁,今仅存石塔。
②在今浙江天台县北二十里天台山中。我国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圆寂于此。寺中有智者大师肉身塔。
③在今浙江新昌县东沃洲山上。《清一统志·绍兴府》: 真觉寺 “在新昌县东沃洲山。晋时僧竺潜支遁道场”。唐白居易有 《真觉寺记》。
在今浙江省新昌县东沃洲山上。唐白居易有《真觉寺记》。
北周保定二年(562)改淯阳郡置,治所即今陕西旬阳县东北蜀河镇。三年(563)废。北周保定二年(562年)置,治黄土县(今陕西旬阳县东北蜀河入汉水东岸)。辖境约今陕西省旬阳县东北一带。次年废。
即斤南水。今广西西南部左江及上源平而水。《汉书·地理志》 误作“斤员水”。
即今陕西西安市西二里铁塔寺。宋敏求《长安志》卷10:“本章怀太子宅,咸亨四年舍宅立为寺。大中六年改兴元寺。”内有多宝塔,故又名铁塔寺。
唐置,属檀州。在今天津市宝坻县北十五里三岔口。《新唐书·地理志》:檀州“有叉城”。即此。
金改张义堡置,属镇戎州。即今宁夏固原县西南五十里张易乡。元废。
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清一统志·太原府》:东庄水堡“在太原县南八里。周二里。因晋水为濠,甚险固”。
即今江西铅山县南祝公桥。《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铅山县: 祝公桥 “在县西南十五里。《闻见录》,自祝公桥三十里至葫芦岩,又三十里即崇安之桐木关,为入闽之间道”。
夏、商方国。在今河南滑县东南。《诗经·商颂·长发》:“韦、顾既伐。”郑笺:“韦、豕韦,彭姓也。”《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范宣子曰:“在商为豕韦氏。”杜注:“豕韦,国名。东郡白马县东南有韦城。”古国名。
战国魏邑。在今河南安阳县西北。《史记·赵世家》:惠文王十七年(前282),“乐毅将赵师攻魏伯阳”。西汉置邯会县。古邑名。战国魏邑。在今河南省安阳县西北。《史记·赵世家》:赵惠文王十七年(前282年),
①唐、五代方镇名。唐元和元年 (806)升鄂岳观察使置,治所在鄂州 (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辖境较长期领有鄂、岳、蕲、黄、安、申、光等州,约当今湖北广水、应城、汉川以东,河南淮河以南,固始、商城及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