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石城郡

石城郡

①十六国后燕置,属营州。治所在石城县(今辽宁建昌县西)。北魏废。

②北魏正始二年(505)置,治所在石城县(后改为同堤县,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南七十五里)。西魏废帝元年(552)改为安乐郡。

③东魏置,治所在石城县(今山西蒲县东南五十里)。北周废。

④北周改竟陵郡置,为郢州治。治所在长寿县(今湖北钟祥市)。隋开皇初废。

⑤唐南诏置,属拓东节度。治所在石城(今云南曲靖市西北十五里三岔)。宋大理升为一级政区,辖境东抵北盘江,北抵可渡河,南达南盘江,约当今云南东部及贵州部分地区。元改为曲靖路。


(1)北魏正始二年(505年)置,治石城县(今河南灵宝市东南)。属司州。辖境相当今河南省灵宝市一带。西魏废。(2)北周改竟陵郡置,治长寿县(今湖北钟祥市)。属沔州。辖境相当今湖北省钟祥市一带。隋开皇初废。(3)南诏置,治今云南省曲靖市西北西山。辖境相当今云南省曲靖、富源、马龙、寻甸、宣威、陆良、师宗、罗平、泸西、弥勒等市县,贵州省盘县、普安、晴隆等县。蒙古宪宗六年(1256年)改置千户,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为南宁州。


猜你喜欢

  • 承天府

    ①明嘉靖十年 (1531) 改安陆州置,治所在钟祥县 (今湖北钟祥市)。辖境约当今湖北钟祥、荆门、天门、仙桃、洪湖、潜江、当阳、京山等市县地。清顺治三年 (1646) 改为安陆府。②清顺治十八年 (1

  • 沐源镇

    唐置,为军事要地,属嘉州。即今四川沐川县。《新唐书·南诏传》:咸通七年(866),南诏兵“出沐源,窥嘉州,破属蛮,遂次沐源”。即此。宋改为沐川砦。古镇名。唐置,即今四川省沐川县。属嘉州。后废。

  • 赤水关

    明置,属赤水卫。在今四川叙永县东南赤水镇。《明史·地理志》 赤水卫:“东有赤水河,有赤水关。”

  • 城阳国

    西汉文帝二年 (前178) 改城阳郡为国,治所在莒县 (今山东莒县)。西汉末辖境相当今山东莒县、沂南等地。东汉建武十三年 (37) 并入琅邪国。西汉文帝二年(前178年)以城阳郡改置,治莒县(今属山东

  • 浙东

    ①唐方镇名。浙江东道的简称。②南宋两浙东路的简称。(1)唐方镇名。见“浙江东道”。(2)路名。见“两浙东路”。(3)地区名。指浙江省钱塘江(古称浙江)东南地区。包括杭州市萧山区,以及绍兴、宁波、台州三

  • 混夷

    即绲戎。在今甘肃陇山以西。《诗经·大雅 ·绵》: “混夷駾矣。”

  • 又作小邾。西周封国。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六里。《春秋》: 庄公五年 (前689),“郳犁来来朝”。杜注: “东海昌虑县东北有郳城。” 孔疏: “郳之上世出于邾国。《世本》 云: ‘邾颜居邾,肥徙郳。’ 宋

  • 东流土司

    清初改东流蛮夷长官司置,属施州卫。治所在今湖北来凤县西东流司乡。雍正十三年(1735)废。清初改东流长官司置;一说明宣德三年(1428年)置,治今湖北省来凤县西南。雍正十三年(1735年)废。

  • 北峰山

    又名石膏山。即今山东青州市西南二十五里玲珑山。清魏名世有《游北峰山记》石刻。

  • 始阳山

    亦名蒙山、罗城山。即今四川芦山县东南罗绳冈。《寰宇记》 卷77卢山县: 始阳山“在县东七里。本名蒙山,唐天宝六年敕改为始阳山。高八里,束道控川,历严道县,横亘入邛州火井县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