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石埭县

石埭县

南朝梁大同二年(536)以故石埭场置,属宣州。治所即今安徽石台县治(七里镇)。《寰宇记》卷105石埭县:“因贵池源有两小石埭堰溪水,遂以为名。”隋开皇九年(589)废。唐永泰二年(766)析秋浦、青阳、泾县复置,属池州。治所在今黄山市黄山区西北广阳乡南。元属池州路。明属池州府。民国初属安徽芜湖道。1928年直属安徽省。1959年撤销,并入太平、祁门二县。1965年分黟县、祁门、太平、贵池四县地复置,改为石台县(治七里镇)。


古旧县名。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年)置,治今安徽省石台县西北七里南陵。属南陵郡。“因贵池原有二小石埭堰溪水,遂以为名”(《太平寰宇记》)。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唐永泰二年(766年)析秋浦、青阳、泾县三县复置,治今安徽省石台县东北广阳镇。属池州。南宋宝庆初移治今石台县,寻还治今广阳。元属池州路。明、清属池州府。1959年撤销,划归太平、祁县二县。1965年以太平县的原石埭地区与贵池县部分地区合并,改设石台县。


猜你喜欢

  • 栗河

    即今白河支津。在今河南南阳县东南十里。《清一统志·南阳府一》: 溧河,“淯水支流。自马渡堰分流,至新野县界,仍入于淯”。

  • 西恒农郡

    北魏永熙三年(534)析恒农郡置,治所在恒农县(今河南灵宝市北故函谷关城)。辖境相当今河南灵宝市东部。北周改为弘农郡。北魏永熙三年(534年)改弘农郡置,治恒农县(今河南灵宝市北故函谷关城)。辖境相当

  • 伏陆县

    唐武德元年(618)于伏陆城置,属鄜州。治所即今陕西甘泉县。天宝元年(742)改为甘泉县。古县名。唐武德元年(618年)析洛交县置,治今陕西省甘泉县。“取伏陆城为名”(《元和郡县志》),一说“有阿伏斤

  • 费侯国

    东汉改费县为侯国,属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费县西北二十里古城。后复为县。

  • 凌霄观

    十六国后赵石虎时建。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北城后宫内。《邺城故事》 载: “凌霄观成。按石虎永和三年,命其子石宣祈于山川,因而游猎,乘大辂,羽葆华盖,建天子旌旗,十有六军,戍卒十八万,出自金明门。虎从

  • 焉耆都督府

    唐贞观十八年 (644) 灭焉耆后置,属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四十里城子旧城。开元七年 (719) 为安西四镇之一。贞元六年 (790) 后废。唐羁縻都督府。贞观十八年(644年)

  • 太行第一峰

    又称佛子山。俗称佛山。在今山西陵川县东六泉村。主峰海拔1884米。《清一统志·泽州府》:佛子山“在陵川县东北四十里。太行绝顶。淅水出焉。上有灵云寺”。

  • 贵竹长官司

    明洪武五年 (1372) 置,属贵州宣慰司。治所即今贵州贵阳市。万历十四年 (1586) 改置新贵县。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贵州等处长官司置,治今贵州省贵阳市。属贵州宣慰司。万历十四年(1586年

  • 丁汲镇

    亦作丁级镇。北宋置,属六安县。即今安徽六安市西北五十里丁集镇。

  • 安龙府

    本安笼千户所。南明永历帝居此,改为安龙府。治所即今贵州安龙县。清改置安笼所,后又改安笼厅、安笼府,嘉庆二年(1797)改置兴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