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福山

福山

①又名金凤山。在今江苏常熟市北四十里,濒临长江。宋宝祐 《重修琴川志》 卷4: 福山“本名覆釜山,其形似也。唐天宝六载,改为金凤山。梁乾化三年又改今名”。与江北南通之狼山对峙。《宋史· 高宗纪二》: 南宋建炎三年 (1129),金人 “将由海道窥江浙,遣韩世忠控守圌山、福山”。

②旧名覆船山。又名南城山。在今江西黎川县南。《清一统志·建昌府一》: 福山 “在新城县南四十里。高数千仞,延袤数十里,县之镇山也。旧名覆船山。…… 《省志》: 唐懿宗赐名福船山,宋大中祥符间,去船字曰福山。绝顶有萧曲峰,与会仙门诸峰相映”。

③在今山东烟台市西南福山镇西北五里。《明一统志》 卷25登州府: 福山“在福山县北五里。本在登州两水镇 (今福山镇)。金时刘豫以此地有福,取以名县”。

④在今山东莱州市西北五里。《方舆纪要》 卷36掖县: 福山 “俗名斧山。峰岭高峻,北临沧海。其并峙者曰禄山”。

⑤在今广西东兰县北。《清一统志·庆远府》:“双凤山在东兰州北二十五里,又五里为福山。”


(1)山名。(1)在江苏省常熟市北。旧临长江。本名覆釜山,唐改金凤山,五代吴越改福山,并筑福山城戍守;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韩世忠控扼福山,以备金人,皆即此。自宋至清历为海防要地。北宋置为镇。(2)在江西省黎川县南。因其主峰像倒扣之巨船,旧名覆船山。唐懿宗改“覆”为“福”,因名福船山。至宋大中祥符年间始称福山。海拔1400余米,方圆数十里。唐代山中九叠谷建有双林寺,寺侧有危王祠。据《黎川县志》载,县民危金枫兄弟,将山田四十亩,捐助寺僧,设斋塑佛。危金枫后来受封抚州刺史,死后又追封为南庭王。寺僧为之立祠,还铸有危金枫铁像一尊。双林寺侧有武夷堂,宋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等在此讲学;明罗伦亦游经此处,并留下“崇正堂”题额和一首诗:“云和草树拂天香,无尽光中见紫阳。万籁一空天似水,满船风月武夷堂。”箫曲峰为福山第一峰。相传唐代有一异状怪鸟在峰巅鸣唱,婉转深沉,一如洞箫,故名。明黄子安筑草堂于梅花岩下,在此游憩达二三十年之久,自称“九叠山人”。黄端伯亦聚徒在此授教,建有箫曲山房。福山还有千山俱响洞、石笋窝、八叶峰等景。(2)集镇名。在江苏省常熟市西北部、福山山麓。属海虞镇。人口2800。为原福山镇人民政府驻地。东晋为南沙县治。镇北福山原名覆釜山,后改金凤山。唐天祐元年(904年)吴越筑城戍守、控扼江道,名金凤城。五代梁乾化三年(913年)改称福山。有铜管、制冷剂、红木家具、羊毛衫等厂。虞福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甪里堰市

    即六里堰市。今浙江海盐县西南六里乡。

  • 泰昌县

    西晋太康初置,属建平郡。治所即今四川巫山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大昌镇。《水经· 江水注》: 巫溪水 “又南径建平郡泰昌县南”。北周改为建昌县。古县名。晋初置,治今重庆市巫山县北大昌镇。属建平郡。北周时改大昌

  • 石汶

    即环水。亦即今山东泰安市东梳洗河。《水经·汶水注》:汶水“又合环水。水出泰山南溪,南流历中、下两庙间。其水又屈而东流,又东南径明堂下,世谓此水为石汶”。见“五汶”。

  • 竹江青镇

    即今江西安福县东南竹江乡。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7:安福县东南有竹江津。

  • 石岭镇

    ①金改石岭关置,属秀容县。故址今山西阳曲县东北四十里石岭关村。②即今河南宜阳县西北二十四里石岭乡。五代晋高祖石敬瑭显陵在此。(1)在广东省廉江市中部。面积195平方千米。人口7.9万。镇人民政府驻石岭

  • 仓头镇

    ①即今江苏句容县北仓头村。南宋《景定建康志》卷16:“仓头市在句容县仁信乡,去城九十里。”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句容县图:北有仓头。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句容县北有“仓头镇”。②即今安徽无为县东北仓

  • 狼山镇

    即今江苏南通市东南狼山镇。《舆地纪胜》卷41通州: 狼山镇,“吴改狼山西为狼山镇。周显德中废”。明初置狼山巡司,嘉靖中设参将。《方舆纪要》 卷23通州: 狼山,“明正德八年,贼 (按此为对农民起义军的

  • 邓艾城

    在今甘肃文县东。《元和志》卷22曲水县:邓艾故城“在县东七里。魏景元四年,邓艾伐蜀……所筑城也”。

  • 忠谠山

    一名定党山。即今广东封开县东北党山。《寰宇记》 卷164封州开建县: 定党山 “在县北七十里,高六百丈”。《元丰九域志》 卷9封州开建县 “有忠谠山”。《舆地纪胜》 卷94封州: 忠谠山 “在开建县北

  • 保甸铺

    在今贵州盘县特区东。《方舆纪要》 卷121普安州 “亦资孔驿” 条下: “保甸铺在州东。(明) 宏 (弘) 治十一年,官军讨普安乱贼,营于保甸铺侧,为贼所袭,死者甚众。”在今贵州省盘县南保田。明弘治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