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岭
①在今山西灵石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41灵石县: 秦王岭 “在县东南三十里”。
②在今山西浮山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41浮山县: 秦王岭 “在县东北四十里。《旧志》,唐太宗南破宋老生,从霍山潜行至此,以扼前锋,后人因呼为秦王岭”。
①在今山西灵石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41灵石县: 秦王岭 “在县东南三十里”。
②在今山西浮山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41浮山县: 秦王岭 “在县东北四十里。《旧志》,唐太宗南破宋老生,从霍山潜行至此,以扼前锋,后人因呼为秦王岭”。
在今江苏高邮市北。《方舆纪要》卷23高邮州:子婴沟在“州北七十里。自宝应县界泄官河之水,东南流经州境,又东接漳河,入广洋湖。万历二十四年,浚入兴化县之大湖”。
即扶其县。在今山东诸城市西北。
南朝宋孝建元年 (454) 侨置,属雍州。寄治襄阳 (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阳城)。后废。
汉西域大国。都城在赤谷城(今吉尔吉斯坦伊塞克湖东南伊什提克一带)。曾与汉朝和亲共拒匈奴。神爵二年(前60)后属西域都护府。公元5世纪时西徙葱岭。西域国名。西汉时乌孙部族建,活动在今中国新疆西部与吉尔吉
亦名武庙。在今福建东山县城岣嵝山东麓。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正德、嘉靖、万历及清康熙、同治、光绪年间均曾重修。庙依山而筑,规模壮观,远望似苍龙舞海。庙门宫殿式,用六根石柱斗栱构成,数百年来历
即今和田河西源喀喇哈什河。在今新疆和田市西。《清一统志·和阗》: 哈喇哈什河 “在和阗西。源出皮什雅南尼蟒依山中,北流至哈喇哈什城南,分为二,夹城而流,城西之河,西北流为皂洼勒河而止,城东之河距城二里
在今江苏扬州市。《宋史·高宗纪九》: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月,“金人弑其主亮于扬州龟山寺”。
西汉元封二年 (前109) 置,属益州郡。治所在今云南曲靖市西北十五里三岔。三国蜀建兴三年(225) 为建宁郡治, 十一年 (233) 又为降都督驻地。 《三国志·蜀书·马忠传》: &
夏至春秋时国。为皋陶之后,偃姓。在今安徽六安市北十里城北乡。《左传》:文公五年(前622),“楚人灭六”。即此。或作录。夏封国偃姓。春秋时为楚所灭。在今安徽省六安市东北。《史记·夏本纪》:禹“封皋陶之
在今江苏吴县西南。《越绝书·吴地传》:“由钟穹窿山者,古赤松子所取赤石脂也。” 明王鏊《姑苏志》 卷9: 穹窿山 “山高而平,其广可百亩,……山半有泉名法雨,四时流不绝,下注石堰,可以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