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善县
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积州。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东北。后废。
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积州。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东北。后废。
清雍正元年 (1723) 置,属台湾府。寄治彰化县城。九年 (1731) 移治竹堑 (今台湾省新竹县)。辖境相当今台湾新竹、宜兰以北地区。光绪元年 (1875) 裁厅,改设新竹县。清雍正元年(1723
亦作鈋铁胡兰山。今蒙古国前杭爱省翁金河源东巴颜乌兰山。为元初诸帝冬季驻地。《元史·太宗纪》:太宗十三年(1241),“至鈋铁胡兰山,奥都
①春秋楚邑。在今湖北枝江县西。《左传》: 庄公十八年 (前676),巴人 “伐楚”。十九年 (前675)“春,楚子御之,大败于津”。即此。②天津地区的简称。(1)春秋楚地。在今湖北省枝江市西。《左传》
在今江苏江宁县西南东善桥祖堂山南麓,北距中华门五十里。始建于南朝宋,因祖堂山古称幽栖山而得名。唐贞观年间,“南宋第一禅师” 法融和尚居此,遂有祖堂山、祖堂寺之名。五代时杨吴大和年间重修,改名延寿院。北
①在今山西太谷县南。《元和志》 卷13太原府太谷县: 咸阳故城 “在县西南十里。秦伐赵筑之,以咸阳兵戍之,因名”。②即著名古都邑咸阳,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二十里窑店镇一带。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改高邮军置,治所在高邮县 (今江苏高邮市)。辖境相当今江苏高邮、兴化、金湖、宝应等市县地。二十一年 (1284) 改为高邮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高邮军置,治高邮县
①在今浙江乐清市西白石镇北。《方舆纪要》卷94乐清县:白石湖“在县西白石山下,汇诸山溪之水,广三十余丈,长五六里,亦名合湖,引流而东,合于运河”。②在今湖南岳阳市北。《方舆纪要》卷77岳州府巴陵县:“
①即春秋楚大隧、直辕、冥阨三隘道的总称。在今河南信阳县南豫、鄂界上。《左传》: 定公四年 (前506),楚史皇谓子常曰: “若司马毁吴舟于淮,塞城口而入,是独克吴也。” 杜注: “城口,三隘道之总名。
西汉置,属张掖郡。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西南二十里焦家庄乡者来坝。《汉书·地理志》 颜师古注: “骊音力迟反。靬音虔是也。今其土俗人呼骊靬,疾言之曰力虔。” 西晋改属武威郡。《晋书·张祚传》: 东晋永和十
①即细林山。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北辰山。梁简文帝《秀林山铭序》:“神山本名秀林山,或称辰山。在华亭西北二十余里,列九峰第四。僻在一方,虽非巨丽,未经标品,而自古神仙,往往托迹,实震旦之灵阜也。”②又名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