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敦城
在今湖北麻城市西北。《魏书·司马悦传》:萧衍豫州刺史马仙琕等“于三关南六十里因山起城,名为竹敦”。《资治通鉴》:南朝梁天监三年(504),北魏取三关,“上遣马仙琕筑竹敦、麻阳二城于三关南。司马悦遣兵攻竹敦,拔之”,即此。
在今湖北省麻城市西北。《资治通鉴》:南朝梁天监三年(504年),北魏取三关,“上遣马仙琕筑竹敦、麻阳二城于三关南,司马悦遣兵攻竹墩,拔之”。即此。
在今湖北麻城市西北。《魏书·司马悦传》:萧衍豫州刺史马仙琕等“于三关南六十里因山起城,名为竹敦”。《资治通鉴》:南朝梁天监三年(504),北魏取三关,“上遣马仙琕筑竹敦、麻阳二城于三关南。司马悦遣兵攻竹敦,拔之”,即此。
在今湖北省麻城市西北。《资治通鉴》:南朝梁天监三年(504年),北魏取三关,“上遣马仙琕筑竹敦、麻阳二城于三关南,司马悦遣兵攻竹墩,拔之”。即此。
①在今河北行唐县北。北魏曾为行唐县治。《寰宇记》卷61行唐县:“太和初移置夫人城,孝昌四年复行唐县于旧城。”又引《晋太康地记》:“行唐县北二十里有夫人城, 即玉女神所筑。”②在今湖北襄樊市西南、襄阳城
①南朝梁大同中置,治所在高凉郡高凉县(今广东阳江市西)。辖境相当今广东鉴江及漠阳江流域地区。隋大业二年 (606) 改为高凉郡。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贞观二十三年 (649) 移治良德县(今广
亦曰瓦梁城。在今江苏六合县西五十五里。《明史·太祖纪》:元至正十四年(1354),元兵“围六合。太祖曰:‘六合破,滁且不免。’与耿再成军瓦梁垒,救之”。即此。即“瓦梁城”。
即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南卡尔希。宋、金时地属西辽。
在今浙江龙游县南与遂昌县接界处。《方舆纪要》卷93龙游县“湖镇市”条:“县东南七十里有赤津岭寨……正统中置,以备矿寇。”
清雍正五年 (1727) 置,属鹤庆府。治所在维城 (即今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民国 《云南维西县地志全编》: “以县治地居西极,取四维之一之义,因命名为维西。” 乾隆二十一年 (1756) 改属丽
明置,属景州。在今河北景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3景州:李晏镇,“《旧志》:在州东北,当胡卢河南岸。此为东李晏口”。
即古大渥淀。在今河北安新县西北。《清一统志·保定府二》:大溵淀,“《通志》:大溵淀在新安县西北五里。周四十里, 即大渥淀”。清雍正四年(1726)疏渠泄水,营田数千顷,为膏腴之地。
在今天津市蓟县东北与河北兴隆县接界处。《旧唐书· 安禄山传》: 天宝六年 (747),“于范阳北筑雄武城,外示御寇,内贮兵器,积谷为保守之计”。其后于此设军使,为州境要地。《资治通鉴》: 唐会昌二年
①椒江支流。在今浙江台州市西南。《元丰九域志》卷5:台州黄岩县有“永宁江”。《方舆纪要》卷92黄岩县:永宁江在“县北二十里。有二源:大源出县西南三百余里之尘山,东南流二百十里,至左溪村;小源出黄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