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米仓山

米仓山

一名仙台山,又名玉女山。在今四川北部与陕西边界上,西接摩天岭,东连大巴山。东西走向,海拔1500—2200米,为汉水与嘉陵江分水岭。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63绍兴三年二月载:“巴之北境即米仓山,下视兴元,出兵之孔道。”《舆地纪胜》卷183兴元府:仙台山,“《晏公类要》:一名玉女山。在南廉水县。道家生经云,此山仙人玉女所居之地,一名米仓山,与大巴山相连,有韩信庙及戴贤岭,云萧何追韩信至此”。《清一统志·汉中府一》:米仓山,“《府志》:米仓山在(南郑)县西南一百四十里”。


(1)在四川、陕西两省之间。呈东西走向。海拔 1500~2200 米,北坡平缓,南坡陡降至四川盆地,形成许多险峻的隘谷。最高峰光雾山,海拔 2507.6 米,与其东北的小光雾山(海拔 2331.7 米)、西南的方雾山(海拔 2189.1 米)、西面的光头山(海拔 2278 米)同为米仓山主体。西段石灰岩广布,多孤峰、溶沟、石芽、溶洞;东段多花岗岩构成的浑圆形山体。是汉水和嘉陵江分水岭。山区河谷深切,多峡谷陡崖。古米仓道经此,今襄渝铁路从东麓经过。(2)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城东北。为秦岭山脉向西伸延的支脉,白龙江水系与西汉水水系分水岭。主峰海拔 2000 米。为武都通往天水、陕南、关中一带必经要道。山形似米尖,故称米尖山。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南宋名将吴璘、吴镇曾在此筑米尖城,并建军仓广积粮。后人改称今名。


猜你喜欢

  • 打鼓山

    ①在今安徽宿州市北。《清一统志·凤阳府》:打鼓山“在宿州北三十里。有三峰倚天,名曰鼓山。山中有声如鼓自鸣,岁则大熟。其东北岭有二泉,可溉田数千亩”。②又名打狗山。即今台湾省高雄市高雄港北侧万寿山。清康

  • 蜘蛛渠

    又名美利渠。在今宁夏中卫县黄河北岸。明嘉靖 《宁夏新志》 卷3宁夏中卫: 蜘蛛渠 “古渠名。在黄河西。长五十八里,溉田三百余顷”。清乾隆 《宁夏府志》 卷8: “美利渠,自元以来名蜘蛛渠。旧由石龙口,

  • 江孜宗山抗英遗址

    在今西藏江孜县城宗山上。清光绪三十年(1904)西藏爱国军民为抗击英国侵略军,在半山前崖曾构筑炮台和其他防御设施。围墙以石块筑成,高5—8米,宽4米。当时英军以新式火器向宗山猛烈进攻,西藏军民誓死抵抗

  • 合江

    在今四川泸州市东,沱江注入长江处。《清一统志·泸州》:大江“三十里至州东北合沱江,名曰合江”。

  • 孝义寨

    在今浙江磐安县南十四里翠峰寺。元置孝义巡司于此。明洪武七年(1374)改置镇守百户,后废。

  • 戊己山

    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南张秋镇南。《清一统志·泰安府》:戊己山,“《府志》:明弘治间筑土所成,以镇黄河决口,下临龙潭,即古决口也。山名戊己,取土制水之象。山上有亭, 为张秋名胜”。

  • 贡噶岭

    亦名工噶岭。清于此设贡噶岭土百户,在今四川稻城县南贡岭。《清史稿·四川土司传》:光绪三十一年(1905), 赵尔丰讨巴塘, 理塘正土司“逃往稻坝贡噶岭,啸聚土人为乱”即此。三十四年(1908)改流,

  • 南郑县

    ①战国秦置,为汉中郡治。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市东二里。《史记·项羽本纪》: 楚汉之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即此。据《水经·沔水注》: “ 《耆旧传》 云,南郑之号始于郑桓公。桓公死于

  • 所街

    又名所市。即今湖南石门县西北一百十里所街乡。明于此置添平所。集镇名。在湖南省石门县中西部、渫水北岸。所街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300。地当要道,宋置台宜寨,明置添平守御千户所。地以明代卫所为名。产稻

  • 白求恩墓

    在今河北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内西侧。诺尔曼·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世界著名胸外科专家。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受加拿大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于1938年3月到达陕北延安,不久又转赴晋察冀边区,担任军区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