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垤川
即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北之艾不盖河。《魏书·太祖纪》:登国六年(391),“秋七月壬申,讲武于牛川,行还纽垤川。……九月,帝袭五原,屠之。收其积谷,还纽垤川。于稒杨塞北,树碑记功”。
古水名。即今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境艾不盖河。北魏登国六年(391年)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北巡至此。
即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北之艾不盖河。《魏书·太祖纪》:登国六年(391),“秋七月壬申,讲武于牛川,行还纽垤川。……九月,帝袭五原,屠之。收其积谷,还纽垤川。于稒杨塞北,树碑记功”。
古水名。即今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境艾不盖河。北魏登国六年(391年)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北巡至此。
俗称少误石司。在今四川道孚县东南协荣乡。清康熙四十年(1701)置少误石土百户。
辽建,在今吉林延吉市西南卡兴洞。《金史·世纪》: “穆宗自将伐阿疎,撒改以偏师攻钝恩城,拔之。”在今吉林省延吉市西南卡兴洞。《金史·世纪》:“穆宗自将伐阿跋,撒改以偏师攻钝恩城,拔之”,即此。
在今湖北竹溪县西六十里竹溪河北岸。清有把总驻防。
在今四川荥经县西南四十里凤仪乡 (黄泥铺)。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4: “大通桥十里过安乐坝、清溪县境,十里过黄泥铺,上山,十里至小关山。”
亦名马髦山。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南四十里。《魏书·世祖纪》:神䴥元年(428),“司空奚斤追(赫连)定于平凉马髦岭,为定所擒”。即此。即“马毛山”。
即今河南社旗县南二十六里青台镇。《资治通鉴》: 唐元和十二年 (817) 讨吴元济,“李愬遣方城镇遏使李荣宗击淮西青台城。拔之”。即此。
又名清渠。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修筑,在今宁夏北部黄河西岸。清乾隆《宁夏府志》卷8:清渠“口在宁朔县大坝堡马关嵯,至宋澄堡归入唐渠。渠介汉、唐二渠间,以济二渠高田不能均溉者,长七十二里”。清康熙四
①一作黄梅山。即今浙江宁波市东北海中大黄毛岛。明嘉靖 《定海县志》 卷5: 黄茅山 “近七里屿”。②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77岳州府巴陵县: 黄茅山 “盘亘数里,壁立干霄”。
即司隶校尉部的简称。
在今河南确山县北三十里。村内有我国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烈士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