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什寺
在今甘肃武威市内北大街。相传建于十六国前秦苻坚建元十八年 (382),为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卓锡之所。寺内有塔。1927年毁于地震,仅塔存其半。1934年重修时,在塔基下挖出石碣一方,阴刻“罗什地址,四面临街,敬德书” 十一字。因知为唐代所重建。
在今甘肃武威市内北大街。相传建于十六国前秦苻坚建元十八年 (382),为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卓锡之所。寺内有塔。1927年毁于地震,仅塔存其半。1934年重修时,在塔基下挖出石碣一方,阴刻“罗什地址,四面临街,敬德书” 十一字。因知为唐代所重建。
在今河南沁阳市北二十四里新店。《资治通鉴》: 唐会昌三年 (843),王茂元军万善,刘稹牙将刘公直等 “潜师先过万善南五里,焚雍店”。清道光《河内县志》 卷8: “父老相传,新店即雍店,因公直焚后更建
又作欠州、欠欠州、谦谦州。元置,属岭北行中书省。在今俄罗斯图瓦自治共和国乌鲁克穆河与克穆齐克河合流处之南的鄂依玛克古城。《元史·地理志》 谦州: “亦以河为名,去大都九千里,在吉利吉思东南,谦河西南,
在今陕西石泉县西北饶风关北。《宋史·吴玠传》: 南宋绍兴三年 (1133),玠与金人大战饶风关,“会玠小校有得罪奔金者,导以祖溪间路,出关背,乘高以阚饶风。诸军不支,遂溃,玠退保西县”。《方舆纪要》
①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长江南岸。相传三国吴筑。东晋南渡后曾侨置琅邪郡于此。《晋书·元帝纪》: 东晋永昌元年 (322),王敦以诛刘隗为名举兵,“刘隗军于金城”。即此。②在今江苏句容县北。《晋书·桓温传》
南齐置,治所在今贵州水城县境。后废。南朝齐置,治今贵州省水城县境。辖境相当今贵州省六盘水、水城等市县一带。后废。
①即今江西峡江县之赣江。《方舆纪要》卷87临江府峡江县: 峡江 “在县治 (今巴邱镇)南,即赣江也。自吉水县流入境,经城南而东北出,入新淦县界。江流峻急,势如三峡,故有峡江之名”。②亦名锁江。指今四川
即今河南栾川县西北四十五里冷水镇。清尹耕云《豫军纪略》卷10:同治三年(1864)二月,“葛承霖驻冷水镇,顾北路”。(1)在浙江省磐安县西南隅,西、南邻缙云县。面积41.5平方千米。人口 9300。镇
①宋元时期专指今河北、河南境内的卫河,即隋所开的永济渠的一部分。《元史·河渠志一》:“永济河在清池县西三十里,自南皮县来,入清州,今呼为御河。”②即玉河。元名金水河。明、清名御河。今北京城内、外金水河
南宋建。在今浙江新昌县南。《方舆纪要》卷92绍兴府新昌县:孝行砩在“县南一里。宋邑令林安宅所开, 自城东虎队岭导流入东洞门,绕南门而西,以达于三溪。砩长十余里,溉田千余顷,附郭居民咸仰给焉”。
东汉建安三年(198)曹操分东海郡置,治所在利城县(今江苏赣榆县西古城村)。三国魏废。东汉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分东海郡置,治利城县(今江苏赣榆县西古城)。属徐州。不久废。三国魏黄初六年(2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