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阳郡
东晋置,治所在育阳县 (今河南南阳县南)。后废。
东晋置,治所在育阳县 (今河南南阳县南)。后废。
又名石斛山。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东北十五里。《清一统志·蒙化直隶厅》 引《旧府志》: “山顶有石,状若棋盘。有黑白石子,布列于上,樵牧者乱之,明日复如故。”
即今江西万安县北百嘉乡。清时设汛。
即今浙江杭州市南夕照山。周密 《武林旧事》 卷5雷峰显严院: “郡人雷氏所居,故名‘雷峰’。” 有宝塔,系北宋开宝八年 (975) 吴越国建。1924年倒坍。“雷峰夕照” 旧为西湖十景之一。
南朝宋泰始六年 (470) 侨置,治所在郁州 (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南云台山一带)。东魏武定七年 (549) 改为海州。
元至正十六年 (1356) 改南胜县为南靖县,属漳州路。治所即今福建南靖县东北靖城。明嘉靖四十五年 (1566) 移治大帽山麓,南去旧治二里许。万历二十三年 (1595) 还旧治。1938年移治山城镇
即今湖南洞口县东南三十一里高沙镇。明杨山松有 《雨阻高沙市》 诗。清属武冈州,有州同驻此。
西汉置,属上郡。方位缺考,当在今陕西省北部。东汉废。
在今湖南慈利县西。《舆地纪胜》卷70澧州:马涡洞“在慈利县西之团崖山。洞有石笋,其石玉碧。亦产钟乳鹅管,光彩灿然”。
即今青海省青海湖中之海心山。唐代称龙驹岛。《清一统志·青海厄鲁特》: 魁孙拖罗海山 “在青海中,峰峦纯白,上有小庙,庙内番僧于冰合时,出取一年之粮入居焉”。
又名利往桥、垂虹桥。在今江苏吴江县东吴淞江上。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26:“吴江长桥七十二洞。”元泰定二年(1325)甃以石。